2023第九屆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
網址:http://bhuntr.com/tw/competitions/vqipd517mgcbwwz6s2
本屆主題
空間的多義性無論是建築空間還是城市空間 ,因其空間的使用功能不同而加以定義,進而通過設計建構,使之形成達成特定使用功能目的的空間形態。“多義”是指不確定性。空間的多義是指空間在使用功能上所呈現出來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在滿足人們某些特定的使用功能之外,還激發了人們的自發性使用行為。這種空間的多義性對人的行為具有啟發性作用。
一、參加範圍
中國各類開設城鄉規劃、建築學、風景園林、環境設計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生、研究生等。(含港澳台地區)
二、獎項設置
第一類:專業獎項
A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和研究生組
建築設計 金獎3名 銀獎6名 銅獎12名 優秀獎若干名
城市設計 金獎3名 銀獎6名 銅獎12名 優秀獎若干名
景觀設計 金獎3名 銀獎6名 銅獎12名 優秀獎若干名
室內設計 金獎3名 銀獎6名 銅獎12名 優秀獎若干名
B 高等職業學校專科組
景觀設計 金獎1名 銀獎2名 銅獎3名 優秀獎若干名
室內設計 金獎1名 銀獎2名 銅獎3名 優秀獎若干名
金、銀、銅獎比例佔作品總數的5%左右,優秀獎佔作品總數的10%左右。評委會根據每年投稿的數量、質量進行一定比例的調整。
第二類:指導與組織獎
三、評審標準
1 應體現對社會、文化、歷史及環境的關注,有正確的價值導向
2 有明確的設計目標和問題意識
3 清晰地表達設計分析思路和設計思考過程
4 設計的調研和分析,也即其設計思維和設計邏輯應該是設計的一部分要特別體現出來,倡導創新性和獨特性的符合設計目標邏輯的設計成果
5 包含符合國家相關專業規範要求的完整的設計圖紙內容
6 通過效果圖、實體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觀真實地表達設計效果與設計意圖
7 關注結構、材料構造、及設備技術條件等工程技術可行性問題
8 版面要求圖文並茂、內容完整、表達清晰
四、參評要求
參賽作品以課程作業或畢業設計為主,所有交送參評的作品必須符合下列要求。不符合要求者視為無效作品,不進入終評程序。
1. 提供參賽資料包括3部分:
①專家評審部分:
上傳要求:
[1]提供JPG文件,包括設計說明,分析過程,主要的平、立、剖面圖和彩色效果圖
[2]JPG文件數量不超過20頁(超過數額視為無效);不得出現院校、指導老師和學生的相關信息
[3]設計說明應結合調研分析和設計流程進行,不單獨列出;無設計說明、只有效果圖的參評方案視為放棄參評
[4]圖片大小:1600(寬) × 1200(高) 像素,每張圖片大小不超過10M
②展板使用部分:
上傳要求:
[1] 提供JPG文件,下載模版並按A0豎向幅面排版製作,精度至少為300dpi,以便滿足展覽需
[2] 數量不超過5版。請在模板中的指定位置添加參賽信息【參賽類別、學校、姓名(所有作者需寫完整)、指導教師(所有指導教師需寫完整)、作品名稱】
③出版使用部分
上傳要求:
[1]提供主要分析圖和方案設計圖紙的JPG文件:一般應包括主要的分析圖、平、立、剖面圖和彩色效果圖。文件應為原始圖,無需排版,每張圖紙尺寸為A4大小(297×210,橫豎均可),精度為350dpi,數量不超過15張。
[2]提供相關說明文字word:
1、參賽信息:作品名稱、參賽類別、姓名、學校、指導教師
2、方案設計的整體說明(不超過300字)
3、對所有提交的出版圖片文件的圖注(圖片命名+說明)
五、參賽程序
1.參賽單位和個人請登陸“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官方網站,通過在線平台提交作品,提交時間2023年5月1日——2023年8月10日。
2. 各類參賽作品經組委會秘書處分類初篩後,將進行三次評審,分別是初審、複審、終審,時間8月—10月,預計11月頒獎。
3. 參賽作品展板、報名表格作者欄需填完所有作者姓名,聯繫方式填寫一人即可,後期不允許修改。均通過在線平台完成提交。線下郵寄均不給予評審。
比賽網站 : http://www.shejijingsai.com/2023/04/90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