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福地.生態關嶺」關嶺自治縣城市文化形象宣傳歌詞徵集

「康養福地.生態關嶺」關嶺自治縣城市文化形象宣傳歌詞徵集

 總獎金: 30000(CNY)

最高獎金: 3000(CNY)

報名時間: 即日起 ~ 2021-08-15

主辦單位: 中共關嶺自治縣委宣傳部關嶺自治縣文聯

主辦單位電話: +86-0851-37224155(方芳)

主辦單位Email:2107951617@qq.com

附件3:“生态关岭”

關嶺,關索嶺之簡稱。相傳三國時關羽之子關索隨諸葛亮南征孟獲曾屯兵於此,縣以嶺為名。

關嶺自治縣位於貴州省中部,隸屬安順市,屬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扶持縣。全縣總面積1468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9個鎮、1個鄉,2020年末戶籍總人口41.02萬人。縣內居住著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彝族等35個民族。境內最高點位於永寧的舊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最低點在打邦河注入北盤江的三江口處,海拔370米,全縣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之間。境內山脈屬烏蒙山系,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類型複雜多樣的特徵,碳酸鹽岩分佈廣泛,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山區。

關嶺始終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主基調主戰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空前增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縣上下齊心協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在大戰大考中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一年來,我們眾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樹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果斷出擊、從容應對、嚴防死守,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構築起縣、鄉、村三級防禦堡壘,持續深入抓好常態化防控,有效保障了全縣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年來,我們久久為功決勝脫貧攻堅。堅決克服疫情衝擊和災情影響,聚焦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和脫貧成果鞏固拓展,發起“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兩輪攻勢,較真碰硬開展掛牌督戰,聚力攻克最後貧困堡壘,高質量打贏收官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一年來,我們多措並舉推動經濟穩步增長。用好用足中央、省紓困政策和直達資金,採取一系列超常規舉措推動復工復產復市,經濟運行強勁恢復、穩定向好、逐季回升,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4.85億元,增長3.9%,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3%;農業總產值完成28.81億元,增長8.13%。全面落實穩就業惠民生政策,城鎮新增就業3686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和8%。

近年來,關嶺堅定不移推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地區生產總值從“十二五”末的70.64億元提升到104.85億元,年均增長8.7%,人均GDP從24909元增加到37655元,年均增長8.6%。五年來累計實施重大項目366個,完成投資415.7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長期保持全市前列。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2+N”產業佈局初具規模,關嶺牛產業成為全省畜牧業發展的一面旗幟,種、養、加、銷綜合產值28億元。工業轉型升級成效初顯,培育規上企業22家,縣產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建成投產光伏電站13座、風力發電站2座,總裝機規模193萬千瓦,總投資93.7億元,排全省前列,居全市之首。全域旅遊實現多點突破,成功打造9個3A級旅遊景區,旅遊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旅遊接待人次年均增長21.93%。城鄉發展格局不斷優化,縣城建成區面積拓展到12.78平方公里,城鎮總人口15.42萬人,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提高到43.86%和47.53%。綜合經濟實力快速提升,創造了關嶺趕超進位“黃金十年”!

在發展的同時關嶺縣委、縣政府堅決守好生態底線,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累計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積196.37平方公里,完成荒山造林及未成林補植補種15.58萬畝,封山育林35萬畝,森林覆蓋率56.36%,較“十二五”末提升了11.36個百分點。完成10個鄉鎮(街道)生活垃圾中轉站主體工程建設。累計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2.2萬戶、農村公共衛生廁所120個。城鄉污水處理設施持續完善,城鎮污水處理率91.5%。城鎮垃圾處理率90%,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9%,縣城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點水質達標率100%。

關嶺交通區位優越。古有“上走雲南十八站,下進京城七十二天”的美譽,清康熙帝曾賜“滇黔鎖鑰”之題詞。近年來,關嶺緊盯交通、水利、供電、通訊等重點領域,實施“六網會戰”,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交通路網日益完善,滬昆高鐵開通運營,關嶺進入“高鐵時代”並融入全國7小時經濟圈。高鐵站至月亮灣、頂雲經九仙洞天至關花大道等公路相繼建成,關花大道、六安高速關嶺段建設有序推進,縣境內公路總里程1800公里,“縣域通達1小時”路網體系基本形成,累計完成交通投資69.14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3.6倍。水利工程實現突破,小魯灰水庫建成投運,壩陵河水庫等一批中小型水庫加快建設,關嶺結束了沒有中型水庫的歷史,累計完成水利投資19.49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2倍。農村電網持續升級,新建改造供電線路1650千米,供電可靠率提升至99.8%。通訊網絡全面提升,行政村寬帶覆蓋率100%,4G信號覆蓋率94.1%,建成5G基站30個。

關嶺歷史文化底蘊及旅遊資源十分豐厚。有中國八大神秘文字之一,史稱“千古之謎”的“紅崖天書”,有散佈在花江大峽谷兩岸岩壁上的馬馬崖壁畫、牛角井壁畫,有關索古驛道、花江鐵索橋、頂營司城垣、上關靈龜寺無樑殿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被世界古生物專家譽為“晚三疊世獨一無二的海洋生物化石寶庫”,被列為貴州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盤江小調”,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遺蹟“北盤江二戰鋼橋”等,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蹟記載著關嶺發展變遷的歷史。目前關嶺擁有1個國家地質公園(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江大峽谷),1個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含國家水利風景區(木城河鄉村旅遊區),1個貴州省生態體育公園(黃果樹奇遇嶺),9個國家3A級景區(黃果樹奇遇嶺、崗烏上甲布依古寨、板貴火龍果生態園、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永寧明清古鎮、落葉康養旅遊景區、貴州九仙旅遊景區、木城麗水旅遊景區、花江大峽谷旅遊景區);1個貴州省鄉村旅遊扶貧示範基地(斷橋鎮木城村);1個省級鄉村旅重點村(崗烏中心村)、1個貴州省鄉村旅遊甲級村寨(永寧鎮中興村);3個貴州省鄉村旅遊乙級村寨(斷橋鎮木城村、崗烏鎮中心村、頂雲石板井村)。通過完善基礎建設,提升服務質量,推動了旅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全域旅遊深入人心,旅遊產業持續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

1978年,關嶺頂雲農民以敢為人先的精神,率先在中國進行“定產到組、土地承包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創造了“頂雲經驗”,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面旗幟,與安徽鳳陽並稱為“南頂雲,北鳳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的關嶺自治縣委、縣人民政府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奮進新時代,揚帆再起航,奮力開創關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鑄造“生態關嶺”新輝煌。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切實簡政放權、加強便民服務,“一窗式”改革成效明顯,網上可辦率100%,行政許可事項時限壓縮83.33%。深入實施“全省通辦、一次辦成”改革,實現企業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政務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營商環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評估考核全省排名第六位,較上年躍升80個位次,跨越式邁進省級第一梯隊。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加大,累計引進省外投資385.29億元,中廣核、新希望等7家500強企業落戶關嶺。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二五”末23.9:22.8:53.3調整為26.2:19.8:54。水務改革取得長足發展,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產權535處,實現貴州省在國家級水權交易平台首單水權交易。持續深化教育醫療改革,貴陽一中幫扶關嶺民中、市人民醫院託管縣人民醫院碩果纍纍。先後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全省文明城市”“全省森林城市”等“金字招牌”,樹立起了關嶺的嶄新形象!

熱情好客的關嶺人民誠邀您走進關嶺、感受關嶺、融入關嶺、建設關嶺!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