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之約.身邊的生物多樣性」科普攝影大賽
賽事介紹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展示中國在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積極成果,本屆大賽的主題為“春城之約•身邊的生物多樣性”,旨在引導大學生將鏡頭對準校園或家鄉的一草一木、聚焦身邊的生物多樣性,推動廣大學生瞭解和學習生物多樣性,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昆明的召開營造熱烈和諧的社會氛圍。
一、大賽主題
春城之約·身邊的生物多樣性
二、組織單位
指導單位: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
主辦單位:共青團雲南省委、民盟雲南省委、雲南省學生聯合會、雲南大學
承辦單位:雲南大學團委、民盟雲南大學委員會、雲南大學科學技術協會、雲南大學學生會、雲南大學研究生會
協辦單位:科普產品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 雲南分中心 )、雲大啟迪K棧眾創空間
三、參賽範圍
雲南省各級各類高校在校學生
四、大賽時間
- 免費公開課:2021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
- 投稿:2021年2月15日-3月15日
- 初評:2021年3月16日-3月31日
- 網評:2021年4月01日-4月10日
- 終評:2021年4月11日-20日
- 頒獎:2021年4月下旬
五、具體方案
( 一 )參賽對象及要求
1.雲南省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在校學生,以個人身份參加大賽。
2.每名參賽選手最多可提交六個作品,且不能包括其他各類比賽獲獎作品。
( 二 )免費專題培訓
為提高參賽作品水平,體現大賽的教育性,組委會將邀請生物多樣性、自然攝影等方面的專家在大賽啟動後組織主題在線公開課,提供免費培訓,幫助參賽選手瞭解此次大賽規則,更好地瞭解生物多樣性知識,提高生態文明素養和生命共同體意識。公開課的具體安排將提前在工作QQ群和相關公眾號上另行通知。
( 三 )參賽報名
1.本次大賽將於2月15日開放在線投稿,3月15日投稿截止,所有參賽者通過組委會定製平台( http://shengtaiwenming.drupalyunnan.cn/ )完成報名投稿。
2.報名材料:作品、作品簡介、作品版權聲明。參賽作品要求及相關材料模板見附件。投稿作品均以“組別( 如A1 )+學校院系( 全稱 )+姓名+手機號”的格式命名,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視為無效作品。
3.本次大賽的所有信息包括賽事解讀、公開課、各類通知等都將通過雲南學生聯合會公眾號( “雲南學聯” )和雲大團委( “雲大青年” )和雲大科協公眾號( “雲南大學科學技術協會” )同步發佈。
( 四 )大賽分組及內容要求
本次大賽按照拍攝工具分“相機組”和“手機組”兩大類,每個類別依據動物、植物、景觀分為3個組,總共6個組:
- 相機類:A1組( 植物組 ),A2組( 動物組 ),A3組( 景觀組 )
- 手機類:B1組( 植物組 ),B2組( 動物組 ),B3組( 景觀組 )
備註:
1.拍攝主體為我的校園或我的家鄉( 城市或鄉村,包括公園、農田、濕地、植物園。不含動物園、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的植物或動物或景觀( 能夠體現生物多樣性 ),詳見大賽細則。
2.每位選手最多投稿6幅作品( 組數不限,但同一作品只能參加1個組 )。
( 五 )獎項設置
本屆大賽採用“證書+獎品”形式表彰,基於初賽和複賽成績,設置獎項如下:
- 一等獎6名( 每組1名 ),獎品價值2000元左右;
- 二等獎12名( 每組2名 ),獎品價值1500元左右;
- 三等獎30名( 每組5名 ),獎品價值1000元左右;
- 優秀獎300名( 每組50名 ),獎品價值200元左右。
此外,本次大賽的獲獎作品將擇優編撰到生物多樣性系列圖冊中。
( 六 )大賽評審
1.專家初審:組委會組織初審小組,依據拍攝規則將存在明顯違規的作品剔除。組委會邀請多位學科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按照最終獲獎數的3倍數量,確定入圍網評作品;
2.網絡評審:組委會通過官方公眾號、合作媒體,以大眾投票的方式對所有入圍作品進行網絡評審,得到網絡評分。各參賽人員嚴禁請專業機構刷票,一經發現取消參賽資格。
3.最終評審:所有入圍作品,綜合網絡評審和專家評審結果( 網絡評分佔30%,專家評分佔70% ),分組評選,確定最終獲獎作品。
大賽細則
一、參賽作品要求
1.參賽作品不得含有反對國家或政府( 包括其他國家或地區 )、種族、宗教及身份歧視、貶低民族傳統文化、洩露國家或商業機密、侵犯他人隱私、侮辱或誹謗他人人格等內容;
2.參賽作品需要按照拍攝工具( 相機、手機 )分別參賽;同一參賽作品只能參加一個組別( 植物或動物或景觀 );
3.每位參賽選手最多可提交六個作品,且不能包括其他各類比賽的獲獎作品;
4.參賽者需要為提交的每幅作品命名並撰寫說明,作品說明文字100字以內;同時填寫作品拍攝參數,包括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保留照片的EXIF數據( 獲獎者必須提供原片核驗,如未在指定期限內提供原片核驗則視為放棄 )。
5.參賽作品的具體技術要求:照片需要提供原圖,圖片矩形,長邊不小於2000像素,文件格式為JPEG,每個圖片文件大小應不小於1M;
6.參賽作品允許且只允許進行以下後期處理操作:
1 )為突出作品內涵,可以進行裁剪,但不允許用多張圖片拼接;
2 )在不失真的情況下,可以調整銳度、曝光曲線、白平衡、色彩平衡、飽和度及對比度,允許照片堆棧以增加景深;
7.本次大賽不接受由電腦創意合成或實質性改變原始影像的作品參賽。
二、作品拍攝規則
1.大賽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道德準則,任何違反下列要求的行為均視為違規,組委會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及所獲獎項,並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
2.參賽者有責任確保在拍攝過程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在必要情況下應獲得相關許可( 如拍攝前獲得相關主管單位或主人的許可 );
3.參賽者在觀察及拍攝照片時,不得驚擾、傷害、捕捉野生動物,不得刻劃、折損、挖掘、移栽野生植物;對於園林綠化植物,要符合所在場所的相關規定;禁止使用無人機低空飛行驚擾越冬水鳥;禁止拍攝鳥巢和雛鳥;禁止在夜間使用手電筒長時間照射野生動物( 夜行性動物夜間瞳孔呈線狀的照片一律不予採用 );嚴禁對野生動物進行擺拍,例如將昆蟲或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人為移動到適宜拍攝處或冷凍處理等;
4.參賽者不得對野生動物進行人為引誘、投喂、禁錮,不得對拍攝對象進行修飾、染色、印烙等行為;通過棚拍、鳥塘或人為投喂點等使用食物或水源誘拍的照片一律不予採用;動物園或其他機構、個人所人工飼養的動物均不在本次拍攝主題內,不予採用;
5.參賽者應該儘量避免透露珍稀物種及其棲息地的詳細位置信息,避免盜獵或過度干擾。
三、版權說明
1.參賽者的參賽作品必須是本人擁有著作權的作品;
2.作品涉及的名譽權、著作權、肖像權等法律問題,均由作者自行承擔。所有參賽者必須聲明參賽作品不侵犯第三方著作權,不聲明或拒絕聲明的將取消參賽資格。如發現參賽作品剽竊、侵權或第三方提出權力主張的,組委會有權隨時撤銷該作品的參賽權、已獲得的獎勵和榮譽以及在相關媒體網站上的刊出。若組委會因使用該參賽作品遭到第三方的侵權主張而導致處罰、經濟或名譽損失的,其結果由該作品的參賽提供者承擔;
3.所有參賽作品的版權均歸原版權所有人所有,參賽者選擇參賽即表示同意向大賽組委會和大賽合作媒體授予不可撤銷的使用許可,允許大賽組委會及合作媒體將參賽作品用於與大賽相關的評審、頒獎、宣傳、展覽、網站展示、宣傳畫刊、海報等,允許大賽組委會將參賽作品用於相關的畫冊、文創產品、正規出版物等,作品應保留原作者署名,但無需支付額外的稿酬;如需要將作品用於大賽無關的商業場景,則應與原版權人協商,按規定支付稿酬。
四、其他
以上最終解釋權歸大賽組委會,其他未盡事宜由組委會另行說明,參加本次大賽即視為同意並遵守上述規程,凡不符合規程的參賽作品將自動喪失評獎資格。
參賽時間:
從 2021-02-15 到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