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雄獎」徵件
「高雄獎」今年邁入第二十一年了,身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獎項之一,「高雄獎」一直以多 元開放的態度,期待創作者以創見媒材、創新思惟來創作;「高雄獎」評審制度特出於其他美展 的原因在於,初審時則按照媒材類別分開評審,讓作品在相同媒材中保有競爭的均質性,也同時 開放了各類項在面對「高雄獎」內其他不同屬性的媒材時,能夠被看見,複審階段不分類,在沒 有媒材框架的限制下,使分屬不同媒材的作品跨域對話,委員間相互激盪,在多回合的審慎評選 下產出最高榮譽「高雄獎」。
強化「高雄獎」論壇特色,確立觀察員論述、報導與評論角色
為了強化「高雄獎」論壇特色,今年觀察員的角色更明確確立定位在論述、報導與評論功能,國內觀察員必須完整參與初/複審過程,將初審分類評審的 8 場(類項)會議所討論內容傳遞予複審委員,協助複審委員了解初審入圍作品的創作脈絡,在初/複審會議中參與討論或提出補充說明,不具投票權也不介入評選。在全面性觀察後,彙整當年藝術創作的現象以及評審狀態,作成最後之完整報告。國外觀察員將於複審會議中參與評審討論,加入國際思維的多元性。更藉由國內外
觀察員的文字力量,跨國平台為「高雄獎」發聲,擴大國內外宣傳效益。
取消「觀察員獎」,加碼「優選」獎金
「2017 高雄獎」不再設立「觀察員獎」,運用原預算之觀察員獎金加碼至「優選」獎金,8 大類項「優選」獎金由每名 4 萬元,提高為 5 萬元。得獎者除了獲得獎金,還能在高美館與國際大師同台展出,獲得更多被發現的機會。「高雄獎」經過 20 年的粹煉,已成為藝術新銳被發掘的平台,經由「高雄獎」的認證,使得獎新人容易被看見,近年來更是各大藝術博覽會爭相邀請的對象,海內外藝術界人士矚目的焦點。
維持 8 類項,初審分類,複審不分類
「2017 高雄獎」徵件正式起跑即邀請前兩屆觀察員、複審委員代表以及視覺藝術各領域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檢討研議「高雄獎」徵選全案計劃,仍維持「高雄獎」特色,保留初審分類、複審不分類兩階段評選特性,由水墨/膠彩、書法/篆刻、油畫/壓克力、素描 Drawing/版畫、雕塑、攝影、複合媒材以及新媒體 New Media 等 8 類項委員,在初審階段仍依各類作品送件數比例評定各類入選名額,從中擇取優選獎乙名。
「2017 高雄獎」10 月 4 日至 11 月 3 日徵件
「2017 高雄獎」即日起開始徵件,徵選年度「高雄獎」5 位新得主,每名獎金 40 萬元,8 大類項「優選」各乙名,今年獎金提高為每名 5 萬元,另有「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乙名,獎金10 萬元以及「入選」若干名。線上報名由 105 年 10 月 4 日(星期二)起至 11 月 3 日(星期四)止,徵件簡章可至高美館服務台索取或上高美館網站下載,網址:http://www.kmfa.gov.tw。
高雄獎相關競賽:
- 2025高雄獎2025高雄獎 一律採線上報名,報名期間為2024年9月19日(四)至210月18日(五) 高雄獎:獎勵新臺幣50萬元整、獎座、獎狀與專輯5冊,高雄獎得獎作品全數納入高雄市典藏,不另支付典藏費用 後續由本館邀請於高雄實驗場辦理個展 獲高雄獎納入典藏之作品,其作品所有權歸高雄市所有
- 2021高雄獎2021高雄獎 線上報名報名期限為2020年10月15日(星期四)起至11月29日(星期日)止。 高雄獎:每名新台幣50萬元、獎座、獎狀各乙式與專輯5冊。 參賽資格具中華民國國籍或持在台居住證明之個人或團體皆可參賽;以團體參賽者,其成員須有三分之一以上具中華民國國籍或持在台居住證明。
- 2019高雄獎徵件宗旨: 推進臺灣美術發展脈絡,鼓勵扣合時代脈動具原創性之藝術創作。
- 「2017高雄獎」徵件「高雄獎」今年邁入第二十一年了,身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獎項之一,「高雄獎」一直以多 元開放的態度,期待創作者以創見媒材、創新思惟來創作;「高雄獎」評審制度特出於其他美展 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