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

113年度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

 總獎金: 320000

最高獎金: 30000

報名時間: 2024-10-15 ~ 2024-11-30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

主辦單位電話: 02-2939-3091分機69203(呂翊嘉)

主辦單位Email:sihs.nccu@gmail.com

壹、競賽目標

衡酌當前數位資訊、人工智慧、大數據及新興科技的飛快發展,世界各國莫不致力於培養相關科技人力,以促進科技升級與經濟發展,提供人們更便利的生活,卻也產生許多數位轉型中的社會隱憂。又近年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貧富差距、經濟成長、社會平權等議題困擾各國,聯合國2015年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目標,從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發展。

113年度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

113年度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

為呼應教育部施政計畫「前瞻多元的數位科技教育」,一方面著重於體現人文社會的專業,關注當代教育及社會焦點,強調社會關懷、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著重培養跨領域的系統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期望延續「全國大學院校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提供學生實作應用的平臺,引導學生發掘人文、社區、社會議題,以跨領域協作、核心素養的應用為主要途徑,將其創新創意發展成為一份具體可行的實踐提案,爰舉辦「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關懷創新應用競賽」(簡稱本競賽),兼具傳承、永續以及平臺共享精神。

此外,教育部目前計推動「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素養導向的高教學習創新計畫」及「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等3項人文社會領域科技計畫,宜加強橫向連結資源並擴大競賽效益,聚焦鼓勵大專校院人文社會領域師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發想,並擴大影響向下連結至高級中等學校。

貳、報名與競賽相關資訊

一、參賽資格

(一) 大專組

1. 全國大專校院在學學生均可參賽(含五專四、五年級、二技、二專、三專等專科學校在學學生,不含在職專班及碩、博士生)。

2. 組隊條件:每隊人數以3至5人為限,須搭配指導老師1至3人。團隊成員的跨領域比例不限,但人文社科學生及理工資科學生至少各1名。

(二) 綜合組

1. 全國大專校院在學學生(含五專四、五年級、二技、二專、三專等專科學校在學學生,不含在職專班及碩、博士生)暨全國高中職在學學生均可參賽。

2. 組隊條件:每隊人數以4至6人為限,其中須包含至少2名高中職在學學生;各團隊須搭配指導老師2至3人,其中須包含大專校院及高中職老師至少各1名。團隊成員的跨領域比例不限,但各團隊成員中須配置人文社科學生及理工資科學生至少各1名。

二、 競賽主題

以跨領域協作為途徑,應用科技工具或數位工具探索環境、社會、經濟、文化等相關的社會關懷問題或永續發展議題,並發想具體可實踐之提案。本競賽所指稱的永續發展,其內涵及定義相近於聯合國所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引導參賽提案符合本競賽之精神及目的,參賽團隊須於報名階段說明提案對應的永續發展目標項目,其相關資訊參閱附錄一。

三、 活動執行單位與聯絡方式

(一) 指導單位: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二)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

(三) 承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人工智慧經濟學研究中心

(四) 競賽聯繫窗口:

聯絡人:呂翊嘉

聯絡電話:(02)2939-3091#69203

E-mail: sihs.nccu@gmail.com

四、競賽流程

本競賽的流程及運作機制分為競賽線上說明會與初賽培力工作坊、初賽、專業培力工作坊、決賽及發表等五個階段,分述如下:

(一) 競賽線上說明會與初賽培力工作坊

1. 於競賽開始至徵件結束前,主辦單位將舉辦1場競賽線上說明會,邀請符合參賽資格的全體師生了解競賽宗旨、目的、流程及評選原則,以推廣及宣傳競賽。

2. 為協助有意參賽者提交符合本競賽期望的參賽作品,主辦單位將於徵件結束前分區籌辦實體的初賽培力工作坊,邀請設計思考領域的專家學者授課,培養參與者問題

形成的能力,並介紹設計思考中常使用的表單工具,供參賽者在提案過程中使用。

(二) 初賽:繳交提案構想書。參賽團隊在初賽報名階段須繳交提案構想書,具體界定團隊所探索的議題、問題、現象及其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初審採行政審查及書面審查,通過審查者將進入專業培力工作坊階段以取得入圍決賽的資格。

(三) 入圍公告及專業培力工作坊

1. 入圍的參賽團隊需參加專業培力工作坊,培力階段結束後,方取得進入決賽的資格。若團隊成員因故不克出席工作坊,須向主辦單位請假並敘明原因;出席工作坊的團隊成員人數亦須達半數以上,反之則視同團隊未出席培力工作坊,而取消決賽資格。

2. 專業培力工作坊將依分區辦理,其課程主題為設計思考領域中,談論解方發想及設計的介紹、方法及驗證。藉此協助入圍團隊進一步將自己的提案發展成可具體實施的行動方案,或優化已經實際運作的提案,使其更具備效率、更符合社會需求。

(四) 決賽

1. 第一階段為提案企劃、提案影片及海報之書面審。

2. 第二階段為報告提案、海報展示及委員互動詢答之簡報審。

(五) 成果交流暨頒獎典禮:決賽於簡報審後立即辦理決審及頒獎典禮。決審討論期間,各競賽隊伍作品之提案海報將進行成果交流,由所有入圍團隊現場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團隊,票數最高者將獲頒海報人氣獎。建議各團隊至少派一名成員於海報前進行作品介紹,以便分享經驗並探索優秀作法的擴散與複製可能性。

五、競賽線上說明會及初賽培力工作坊資訊

(一) 報名方式:說明會及初賽培力工作坊一律採網路報名,報名資訊及交件請洽競賽網站( https://proj.moe.edu.tw/sihs)。

(二) 競賽線上說明會辦理日期:113年9月13日(星期五)。

(三) 初賽培力工作坊

1. 北部場辦理日期:113年9月22日(星期日)。

2. 中南部場辦理日期:113年10月6日(星期日)。

3. 工作坊內容:以設計思考的方法界定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及其相關的表單工具。

六、初賽報名與交件

(一) 報名期間:113年10月15日起至10月31日中午12:00止,逾期者恕不受理。

(二) 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申請資料應完備,資料不齊全者,恕不受理。報名資訊及交件請洽競賽網站( https://proj.moe.edu.tw/sihs)。

(三) 報名須繳交資料:

1. 團隊報名表:請詳列團隊成員及其基本資料,並依報名表中所列之電子信箱完成註冊,日後聯繫及取得獎金者之發放將以確實完成之報名名單為依據。(附件1)

2. 參賽同意書:參賽團隊需提供參賽同意書,確認同意全程參加競賽與展示,並同意主辦單位對作品內容進行刊登、展示及推廣。參賽同意書須以電腦繕打完成後印出簽名,並掃描成pdf檔。網路報名時須同時上傳word檔與pdf檔至報名網站。(附件2)

3.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使用同意書:參賽團隊須簽署個人資料蒐集處理使用同意書,以確認同意主辦單位使用您提供的個人資料。(附件3)

(四) 初賽交件

1. 初賽交件期間:113年11月5日起至11月15日中午12:00止,逾期者取消報名資格。

2. 初賽繳交文件:提案構想書,依據主辦單位提供之格式撰寫提案,格式及撰寫項目詳參見附錄二。

3. 團隊成員(指導老師及學生)在報名和交件期間均可自行在競賽網站修改報名資訊及調整團隊陣容,但團隊成員的異動不得使團隊人數低於參賽資格規定之人數。報名截止後,競賽網站將關閉修改權限,屆時將無法再進行任何異動。

七、決賽入圍名單公布、初賽審查意見提供與專業培力工作坊

(一) 初賽結果公布日期:114年1月。

(二) 主辦單位將於入圍名單公布的同時,提供初賽審查意見供參賽隊伍參考,入圍團隊須撰寫審查意見回復,依據審查意見調整原提案構想書,並反映於提案企劃書中,此項目將列入決賽審查項目。

(三) 專業培力工作坊及入圍提案線上諮詢

1. 專業培力工作坊時程:113學年的寒假期間擇日辦理,其形式比照初賽培力工作坊。

2. 培力課程主題:介紹設計思考的發想方法、設計解方、打造構想原型(prototype)及驗證,及其相關的表單工具。

3. 專業培力工作坊結束後,主辦單位將於113學年度第2學期擇期辦理入圍提案線上諮詢,召集精通設計思考的諮詢委員團隊,並開放入圍團隊依據自己提案的議題、性質及作品,自行選擇諮詢委員,以進行提案諮詢。諮詢形式為線上會議,在主辦單位的媒合與協助下,由雙方約定時間上線諮詢。諮詢內容將實錄典藏,以供入圍團隊日後參考。

八、決賽交件與決審

(一) 決賽繳交期間:114年5月1日至114年5月10日中午12:00止。

(二) 交件方式:請於交件期間依指定格式,詳附錄三,將文件上傳至指定網站,操作方式請參閱網站說明。

(三) 決審:

1. 書面審時程:114年5月11日至5月18日。

2. 簡報審時程:114年5月19日至5月31日擇期辦理。

3. 含書面審及簡報審,決賽採實體會議委員互動詢答為原則。

九、決賽結果公布、成果交流暨頒獎典禮

(一) 決賽結果於成果交流暨頒獎典禮當日下午公布。

(二) 成果交流暨頒獎典禮辦理時程:114年5月19日至5月31日擇期辦理。

(三) 決賽簡報審查與成果交流暨頒獎典禮將於同一天舉行。上午進行簡報審查,下午在成果交流暨頒獎典禮中公布獲獎隊伍,並進行海報成果交流。建議各團隊至少派一名成員於海報前進行作品介紹,以便分享經驗,並探討優秀作法的擴散與複製可能性。

參、評選原則

一、評選方式

(一) 初賽資格審查:由主辦單位針對申請資格、繳交資料及作品格式符合規格與否等進行審查。

(二) 提案審查:由主辦單位遴聘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委員進行評分。

二、初賽評選原則

(一) 提案構想創新性占 20%:提案構想具有原創性,可明確表現參賽團隊在形成議題時所做的準備及獨特的洞察力。

(二) 提案構想與競賽主題的關聯性占 10%:參賽團隊的提案構想能夠反映出對社會議題或永續發展的關懷。

(三) 提案構想之適切性及跨域整合能力占 50%:不同學門、學科的專業在提案構想中所占的比重及搭配是否具有適切性及合理性。各領域團隊成員與協作對象的比例是否均衡。倘為綜合組,跨學制協作整合度須占本項的20%。

(四) 預期效益合理性占 20%:提案構想在未來造成的影響合理具體,具有可預期性及實際性

三、決賽評選原則

分為針對提案企劃書及提案影片的書面審,以及提案詢答的簡報審,其評選原則分述如下:

(一) 書面審(50%)─提案企劃書(25%)、提案影片(15%)及提案海報(10%)

1. 提案完整度:以計畫構想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提案,能夠完整表達所處理之議題、議題之解方、具體行動的需求及步驟、各領域專業知識在議題中的應用,以及對人文、社會、永續發展的合理預期等。

2. 審查意見回復的合理性及明確性:入圍時提供的審查意見回復能夠提供明確合理的答覆,及提案企劃書中根據審查意見作調整的內容。

3. 跨學制協作的整合度(限綜合組):大專校院/高中職師生在提案過程中的分工具有合理性、完整性,每位團隊成員依年紀、能力及專業性,在提案的過程中均能夠分配到合適的任務及工作。

4. 提案影片與競賽主題的關聯性:提案影片的內容是否明確反映提案內容及其人文精神、社會關懷及永續發展之理念與目的性。

5. 提案海報之設計:海報應具備清晰的敘述與視覺呈現,能夠完整呈現提案的問題背景、解決方案的構思過程,以及預期效益。

(二) 簡報審(50%)─提案簡報投影片(20%)、委員詢答(20%)、整體表現及輔助資料(10%)

1. 提案簡報投影片之完整性:簡報 8 分鐘,簡報製作是否具有清晰明確的脈絡及邏輯,能夠完整表達提案的問題形成、團隊分工、發想解方及預期效益。

2. 委員詢答:採統問統答,以10分鐘為原則,關於對提案是否切合競賽主旨、提案過程的成長及最終企劃的可行性,委員可指定團隊成員回答。

3. 整體表現:投影片及影片所呈現出的團隊整體意象,包含影片拍攝時的技巧、風格及團隊合作精神。

4. 輔助資料:團隊提交用以說明提案的其他資料之豐富性、合理性及其與提案的關聯性。

四、 海報人氣獎評選原則:

於成果交流暨頒獎典禮辦理入圍團隊作品海報展,參展之團隊由主辦單位提供大專組及綜合組作品選票各3票,由各團隊自由投票,每作品僅能投1票。大專組及綜合組最高票作品均可獲得海報人氣獎,如獲最高票團隊不只一隊,由主辦單位視經費執行情形,勻支給予。

五、 評審團特別獎評選原則:

為激勵參賽團隊提出優秀成熟的作品,並為未來參與更高級別的競賽奠定基礎,本競賽得設立「評審團特別獎」。「評審團特別獎」的選拔標準將依據作品呈現之構想原型(prototype)已通過多次迭代,並測試驗證,具備高度可行性解方的團隊。

肆、團隊指導老師指導及學生團隊獎勵

一、 團隊老師感謝狀及指導費

為獎勵大專校院及高中老師指導競賽團隊,進入決賽的隊伍,於決賽交件後提交領據及指導紀錄(至少兩次以上),每位老師可獲得指導費新臺幣(以下同)5,000元及感謝狀一幀。

二、 學生團隊獎勵

(一) 獎狀證明及提案補助:獲獎隊伍可獲教育部名義製頒的獎狀,其他入圍決賽隊伍可獲主辦單位頒發之參賽證明書;為鼓勵完善提案成果並補助製作過程中的耗材費用,入圍團隊將於決賽當天獲頒提案補助每隊1萬元。惟入圍團隊若未出席決賽,則無法獲得此項補助。

(二) 表現優異獎勵:本次競賽將依審查分數,於大專組和綜合組各取優選3隊及佳作3隊。依入圍團隊作品之品質及審查委員之評分結果,主辦單位得決定各獎項名額之數量,並得從缺。各組獎項之對應獎金臚列如下:

1. 大專組

  • 優選:30,000 元/隊,獲頒獎狀一幀。
  • 佳作:15,000 元/隊,獲頒獎狀一幀。

2. 綜合組

  • 優選:30,000 元/隊,獲頒獎狀一幀。
  • 佳作:15,000 元/隊,獲頒獎狀一幀。

三、 海報人氣獎:

大專組及綜合組各一隊為原則,每隊可獲獎金5,000元整。

四、 評審團特別獎:

為激勵參賽團隊提出優秀成熟的作品,並為未來參與更高級別的競賽奠定基礎,本競賽得設立「評審團特別獎」。評審團將從大專組與綜合組的優選隊伍中各挑選一隊,頒贈該獎項,每隊將獲頒加碼獎金20,000元。

伍、獎金領取

參賽得獎團隊:由團隊填寫「獎金分配同意書」(附件4),經團隊全體人員合併簽章「個人領據」後,繳至主辦單位辦理,匯入獲獎學生帳戶。所得獎金之相關稅務,依據本國相關稅法執行。

陸、競賽相關重要時程

一、競賽線上說明會:113 年 9 月 13 日

二、初賽培力工作坊

  • 北部場:113 年 9 月 22 日
  • 中南部場:113 年 10 月 6 日

三、初賽報名: 113 年 10 月 15 日至 10 月 31 日11 月 30 日

四、初賽交件:113 年 11 月 5 日至 113 年 11 月 15 日

五、初審:113 年 12 月 1 日至 113 年 12 月 31 日

六、入圍名單公布:114 年 1 月

七、專業培力工作坊:113 學年寒假期間擇期辦理

八、入圍提案諮詢:113 學年度第 2 學期擇期辦理

九、決賽交件:114 年 5 月 1 日至 114 年 5 月 10 日

十、決審書面審:114 年 5 月 11 日至 114 年 5 月 18 日

十一、決審及成果交流暨頒獎典禮:114 年 5 月 19 日至 114 年 5 月 31 日擇期辦理

柒、其他注意事項

一、 為確保競賽之公正、公平,所有評審委員均須簽署利益迴避及保密聲明書並遵循規範善盡保密責任。

二、 參賽者應確實遵守學術倫理及法律規範,創作過程或產出如有參考或引用自身及他人作品者,參賽者應註明其來源出處及原作者姓名,或取得著作財產權人之授權。涉及他人智慧財產權者,參賽者應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違反規定者,該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三、 參加作品應為原創,不得抄襲。作品如已參加過首屆競賽或其他競賽,應主動誠實揭露,並說明本次競賽所提交之作品與之前作品之間的差異性。若未誠實揭露,經檢舉或由主辦單位主動查證屬實,將取消參賽資格。獲獎團隊則將追回獎金、獎項及獎狀。四、參賽者皆應簽署參賽同意書及個人資料蒐集處理使用同意書,並遵守本須知之各項規定。

五、 參賽作品(作品簡介或作品影片)之智慧財產權權益,歸屬參賽團隊或成員個人所有。惟參賽者(若為未成年人須得法定代理人同意)須同意無償授權主辦單位,用於推廣及計畫結案之目的,以不限區域及非營利之方式使用其參賽產品,包括不限於拍攝,或請大賽團隊提供相關照片及動態影像以紀錄相關活動,並使用、編輯、印刷、展示、宣傳、報導、出版或公開其參賽成果、個人肖像、姓名及聲音等。如未涉及著作人格之誣衊,參賽者不得對主辦單位行使著作人格權。

六、 獲獎之競賽作品如涉及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之侵害、糾紛與訴訟,經法院判決屬實者,獲獎資格與獎勵將予追回,全體著作權人並應負相關法律責任,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七、 參賽同意書之內容將作為將來展示看板、參展手冊、證書內容依據,務必仔細填寫。

八、 參賽作品如遇任何爭議,主辦單位保有最終決定權及解釋權。

九、 主辦單位基於特殊情況或理由,得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競賽。


相關連結:


相關檔案:


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相關競賽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