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三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特別獎「全球抗疫產品設計獎」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當前疫情仍在不少國家和地區肆虐,如何應對這場災害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共同任務,也給全球設計界提出了新的課題。
已經成功舉辦兩屆的深圳環球設計大獎歷來關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2020年組委會設立特別獎項——全球抗疫產品設計獎,廣邀海內外設計機構及設計師參與,為全球抗疫事業尋找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幫助人類早日戰勝新冠病毒,以實現環球設計大獎的永久主題——“設計可持續”。
本獎項由深圳設計周暨環球設計大獎組委會主辦,深圳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及深圳市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指導,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促進會承辦,支持機構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世界設計組織、國際設計聯合會等。
I. 獎項名稱
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特別獎“全球抗疫產品設計獎”
Shenzhen Global Design Award ( Special Edition ):Anti-Coronavirus Product Design Award
II. 參評的資格和條件
參評主體可以為個人、團隊或企事業單位。每個參評主體遞交的設計作品數量不限,需遵守以下準則:
1.參評作品可以是已完成、已投放市場或已進入量產階段的產品,也可以是概念性作品,或展示類作品,如模型、效果圖等。
2.參賽作品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相關技術、標準。
3. 受疫情影響,此次評審在線上完成,因此報名者無須寄送實物。
4.參評作品必須由作品所有權人、或作品設計師、或作品設計團隊、或作品設計公司、或委託設計作品的客戶申報參評,且同一件作品只能由一個主體申報,若同一件作品出現多主體申報的情況,則需所有相關的申報主體自行協商後提供確認申報主體及獎金分配辦法的協議,否則取消申報資格。
III. 參評類別
本屆環球設計大獎特別獎僅面向工業產品門類徵集作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子類:
電子信息產品
3C小家電及配件、遊戲設備及外圍設備、VR硬件等。
交通工具
包括汽車、船艇、火車、飛機、配件及零件、娛樂系統等。
運動/休閒
包括運動器材、健身及活動追蹤器、戶外用品、遠足用具、單車及配件、樂器、寵物用品等。
嬰兒及兒童用品
包括所有嬰幼兒用品、兒童生活用品、遊樂場設備、嬰幼兒廚房輔助用具、玩具、學校生活用品、教學用品等。
辦公室用品
包括辦公家具、辦公配件、辦公設備、文具等。
燈具及照明設備
包括燈具、嵌入式燈具、懸掛燈具、裝飾燈具、移動燈具、戶外燈具、建築燈具、太陽能燈具、引導系統等。
家居設備
包括廚房用具、家用電器、餐具、家具、浴室用具、花園工具等。
醫藥/保健
包括輔助生活用品及技術、臨床及實驗室設備、醫療/保健設備及器械、美容設備等。
機器人
包括自主移動機器人、探索機器人、仿生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玩具機器人、機器人零部件等。
服務設計
包括針對客戶/用戶在生活、服務、消費等方面的需求優化服務的項目。項目可以是現有服務的改進,也可以是新服務的開發。參賽作品必須體現設計挑戰、解決過程和結果,包括具體措施和用於解決問題的服務設計方法。
IV. 獎項及獎金
註:1.由於疫情爆發至今時間不長,而產品開發的週期有時可能較長,因此設立概念獎,以鼓勵更多設計界人士共同思考應對疫情的解決方案;
2.所有獎金為稅前數額,所有獲獎者均需依法繳納所得稅,由主辦機構代繳代扣所得稅後發放獎金。
3.獎金將在評審結果發佈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財稅規定及流程進行發放。獎金發放期約為6個月( 由評審結果發佈次日開始計算 ),獲獎者須及時向促進會提供獎金發放所需一切材料,如出現材料遞交延誤或獎金接收方變更等獲獎者造成的情況,組委會有權順延獎金發放時間並擁有最終解釋權。
V. 評審標準
( 一 )具有原創性、實驗性和探索性的設計作品,具備前瞻力,提出應對疫情的有效方案;
( 二 )具有公共性、實用性和環保性的設計作品,具備循環力,提出疫情過後的城市生活新理念;
( 三 )具有開拓性、促進性和革新性的設計作品,具備驅動力,提升疫情過後產業發展效率;
( 四 )具有觀念性、學術性和綜合性的設計作品,具備影響力,引發國際間的廣泛關注與影響。
VI. 評審團
評審團由5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工業產品設計領域國際頂尖設計師或權威設計機構負責人組成,由設計周暨環球設計大獎學術委員會負責推薦評委( 包括兩名候選評委 ),經組委會辦公室審核後,在全球範圍定向邀請。所有評委的個人資料最遲於評審前一個月在官方網站公佈。
受疫情影響,評審採取線上操作,由各位評委經過若干輪評選,在線選出約20個最佳候選作品,及20個最佳概念獎候選方案,最終舉行一次實時網絡會議,選出所有獲獎作品。
評審團主席在網絡評審會議上由評委選舉產生。評審團主席負責召集評審會議、控制評審流程、發佈最終結果。
評審實行迴避制。學術委員會委員不能擔任評委,評委作品不能成為本次評審對象。
VII.評審程序
評審主要根據圖像以及輔助資料進行,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評
由評審團根據評審標準,利用圖片、影像等資料進行網上初審,為每個類別選出20個左右候選者。
第二階段:終評
評審團召開網絡評審會議,產生所有獎項獲獎者。
VIII. 日程表
徵稿:2020年7月15日-2020年10月14日
網上申報截止日:2020年10月14日
初評:2020年10月15日至16日
終評:2020年10月17日
IX. 費用說明
登錄報名及在線提交作品無須付費。
X. 申報辦法
參賽者須於北京時間 2020年10月14日18∶00前,在大獎賽官方網站 www.s-d-a.org上通過以下步驟完成登記及相關文件的提交( 所有資料使用英文填寫 ):
1.註冊及創建賬戶,閱讀並同意此次活動的條款、條件和規定;
2.登錄賬戶,填寫個人或團隊信息並上傳照片,填寫並上傳作品相關資料。
3.如未接到“通過初審”的通知,請按郵件要求補充或修改完善資料。
相關連結:
- 全球抗疫产品设计奖
- 2020深圳环球设计大奖特别奖 “全球抗疫产品设计奖”延至12月25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10月14日截稿的2020深圳環球設計大獎抗疫特別獎,將延至12月25日截稿。歡迎海內外設計界朋友積極投稿!
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相關競賽:
- 2020第三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特別獎「全球抗疫產品設計獎」2020第三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特別獎「全球抗疫產品設計獎」 徵稿:2020年7月15日 - 2020年10月14日。 至尊奖500,000元。 參評主體可以為個人、團隊或企事業單位。每個參評主體遞交的設計作品數量不限,需遵守以下準則: 參評作品可以是已完成、已投放市場或已進入量產階段的產品,也可以是概念性作品。
- 2020第三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2020第三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 深圳市將每年舉辦一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的徵集與評審。該獎項旨在發掘獨具前瞻力、創造力、驅動力、影響力的設計師及優秀設計作品,甄選其中的優秀者加以表彰,同時增強國內外設計界的交流,吸引全球優秀設計師參與深圳的設計事業,鼓勵創意設計的產業化發展以及創意設計理念的推廣。
- 2019第二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與此同時,深圳市將每年舉辦一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的徵集與評審。該獎項旨在發掘獨具前瞻力、創造力、驅動力、影響力的設計師及優秀設計作品,甄選其中的優秀者加以表彰,同時增強國內外設計界的交流,吸引全球優秀設計師參與深圳的設計事業,鼓勵創意設計的產業化發展以及創意設計理念的推廣。
延伸閱讀:
- 2020深圳环球设计大奖特别奖 “全球抗疫产品设计奖”延至12月25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10月14日截稿的2020深圳环球设计大奖抗疫特别奖,将延至12月25日截稿。欢迎海内外设计界朋友积极投稿! 参评主体可以为个人、团队或企事业单位。每个参评主体递交的设计作品数量不限,需遵守以下准则: 1.参评作品可以是已完成、已投放市场或已进入量产阶段的产品,也可以是概念性作品,或展示类作品,如模型、效果图等。 2.参赛作品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技术、标准。 3. 受疫情影响,此次评审在线上完成,因此报名者无须寄送实物。
- 2020深圳环球设计大奖评审标准 (一)具有原创性、实验性和探索性的设计作品,具备前瞻力,提出应对疫情的有效方案; (二)具有公共性、实用性和环保性的设计作品,具备循环力,提出疫情过后的城市生活新理念; (三)具有开拓性、促进性和革新性的设计作品,具备驱动力,提升疫情过后产业发展效率; (四)具有观念性、学术性和综合性的设计作品,具备影响力,引发国际间的广泛关注与影响。 日程表 征稿:2020年7月20日-2020年10月14日 网上申报截止日:2020年10月14日 初评:2020年10月15日至16日 终评:2020年10月17日
- 2020深圳环球设计大奖特别奖--全球抗疫产品设计奖奖项及奖金 日程表 征稿:2020年7月20日-2020年10月14日 网上申报截止日:2020年10月14日 初评:2020年10月15日至16日 终评:2020年10月17日 申报办法 参赛者须于北京时间 2020年10月14日18∶00前,在大奖赛官方网站 http://www.s-d-a.org 上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登记及相关文件的提交( 所有资料使用英文填写 )
- 2020深圳环球设计大奖特别奖--全球抗疫产品设计奖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前疫情仍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肆虐,如何应对这场灾害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任务,也给全球设计界提出了新的课题。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的深圳环球设计大奖历来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2020年组委会设立特别奖项——全球抗疫产品设计奖,广邀海内外设计机构及设计师参与,为全球抗疫事业寻找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帮助人类早日战胜新冠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