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七屆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
本屆主題 Contest theme
空間的彈性
彈性一詞的應用十分廣泛,最初的意思來自物體( 尤指固體 )在外力作用下形變的能力,外力消失後又可以恢復原形。從這種現象出發,彈性可以引申為一種適應能力,可變的餘地,更為關鍵的是恢復能力。彈性可以有緩沖作用,彈性的存在往往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彈性的概念引入空間,則包含有多重意味:首先,是變化的可能性;其次,是一種過渡的關系,尤其是在一些轉折處;第三,則是一種修復的能力。
一、參加范圍
中國各類開設城市設計、建築學、景觀學、風景園林設計、環境設計、室內設計、藝術設計等專業的高等院校大二、大三、大四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生、研究生。( 含港澳台地區 )
二、獎項設置
第一類:專業獎項
A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和研究生組
建築設計 | 金獎3名 | 銀獎5名 | 銅獎10名 | 入圍獎若干名 |
城市設計 | 金獎3名 | 銀獎5名 | 銅獎10名 | 入圍獎若干名 |
景觀設計 | 金獎3名 | 銀獎5名 | 銅獎10名 | 入圍獎若干名 |
室內設計 | 金獎3名 | 銀獎5名 | 銅獎10名 | 入圍獎若干名 |
B 高等職業學校專科組
景觀設計 | 銀獎1名 | 銅獎3名 | 入圍獎若干名 |
室內設計 | 銀獎1名 | 銅獎3名 | 入圍獎若干名 |
評委會根據每年投稿的數量、質量進行一定比例的調整
第二類:指導與組織獎
獎 項 | 評定資格 |
優秀指導教師獎 | 參賽作品得到銅獎以上學生的指導教師 |
優秀組織獎 | 組織10組學生以上以集體報名形式參賽的院校( 組織院校需將組織報名表格提交給組委會郵箱 ) |
以個人名義參賽的作品獲獎不作為優秀組織獎的評定資格
三、評審標准
1 應體現對社會、文化、歷史及環境的關注,有正確的價值導向;
2 有明確的設計目標和問題意識;
3 清晰地表達設計分析思路和設計思考過程;
4 設計的調研和分析,也即其設計思維和設計邏輯應該是設計的一部分要特別體現出來,倡導創新性和獨特性的符合設計目標邏輯的設計成果;
5 包含符合國家相關專業規范要求的完整的設計圖紙內容;
6 通過效果圖、實體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觀真實地表達設計效果與設計意圖;
7 關注結構、材料構造、及設備技術條件等工程技術可行性問題;
8 版面要求圖文並茂、內容完整、表達清晰。
四、參評要求
參賽作品以各高校本科、研究生課程作品或畢業設計作品為主,無論設計作品實際圖紙數量的多少和版面尺寸的大小,所有交送參評的作品必須符合下列要求。不符合要求者視為無效作品,不進入終評程序。
1. 提供參賽資料包括3部分:
專家評審部分:
上傳要求:
[1]提供JPG文件,包括設計說明,草圖方案,主要的平、立、剖面圖和彩色效果圖;
[2]JPG文件數量為10—20頁;為方便專家評審,圖片尺寸為1600寬×1200高( 像素 )( 精度200dpi );每張圖片大小不超過10M;這一部分不得出現參加院校、指導老師和學生的相關信息;
[3]設計說明應結合調研分析和設計流程進行,不單獨列出;無設計說明、只有效果圖的參評方案視為放棄參評;
[4]動畫和PPT文件無效。
[5]圖片大小:1600( 寬 ) × 1200( 高 ) 像素
出版使用部分:
上傳要求:
[1]提供主要分析圖和方案設計圖紙的JPG文件:一般應包括主要的分析圖、平、立、剖面圖和彩色效果圖。文件應為原始圖,無需排版,每張圖紙尺寸約為A4大小,精度為350dpi,數量為10-15張。
[2]提供相關說明文字:1參賽信息;2方案設計的整體說明;3對所有提交的出版圖片文件的圖注( 圖片命名+說明 )。
[3]圖片大小:寬度至少2905像素
展板使用部分:
上傳要求:
[1]提供JPG文件,下載模版並按A0豎向幅面排版製作,精度至少為300dpi,以便滿足展覽需要,數量不超過5版。請在模板中的指定位置添加參賽信息【參賽類別、學校、姓名( 所有作者需填寫完整 )、指導教師( 所有指導教師需填寫寫完整 )、作品名稱】。
五、參賽程序
1.參賽單位和個人請登陸“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官方網站 www.xuenianjiang.com,通過在線平台提交作品,提交時間2021年4月5日——2021年7月25日.
2.各類參賽作品經組委會秘書處分類初篩後,將進行三次評審,分別是初審、復審、終審,時間8月——10月,11月頒獎。
3.*參賽作品、參賽報名表格等電子文件,線上報名表格當中作者欄需填完所有作者姓名,後期不允許修改。均通過在線平台完成提交。線下郵寄均不給予評審。
*“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官方網站 www.xuenianjiang.com
六、補充說明
1.所有參賽者文件必須齊全,否則無參評資格,作品均請按照要求署名和提供作者詳細聯系方式;
2.活動組委會有權刊登及出版、展覽本次活動作品,以作宣傳之用,不再另付稿酬;
3.凡參加本活動的設計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等人身權利內容,涉及到相關法律問題,一切後果由作者自負。
4.一件作品只能參與一個類別的評選,不接受多個類別投稿。
5.*每件參評作品的作者不得多於5人,每件作品的指導教師不得多於3人。作者( 設計小組 )多於5人的作品視為無效作品。
6.作品提交前請詳細檢查專家評審部分的電子文檔已經清除作者、導師、院系等相關信息。在評審中如發現有相關信息的作品視為自動棄權。參評電子文檔嚴格按照參評要求提供,不符合規格者也視為自動棄權。
7.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歸活動組委會所有。
七、評委名單( 每年根據情況會有細微變動 )
城市設計專業
姓名 | 學校 | 姓名 | 學校 |
毛其智 | 清華大學 | 邊蘭春 | 清華大學 |
莊 宇 | 同濟大學 | 呂 斌 | 北京大學 |
孫世界 | 東南大學 | 段 進 | 東南大學 |
管沄嘉 | 清華大學 | 鐘 舸 | 清華大學 |
徐蘇寧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建築設計專業
姓名 | 學校 | 姓名 | 學校 |
莊惟敏 | 清華大學 | 張 利 | 清華大學 |
張 悅 | 清華大學 | 單 軍 | 清華大學 |
劉臨安 | 北京建築大學 | 李 早 | 合肥工業 |
朱文一 | 清華大學 | 孫彤宇 | 同濟大學 |
范 悅 | 大連理工大學 | 朱 玲 | 沈陽建築大學 |
景觀設計專業
姓名 | 學校 | 姓名 | 學校 |
楊 銳 | 清華大學 | 朱育帆 | 清華大學 |
方曉風 | 清華大學 | 宋立民 | 清華大學 |
成玉寧 | 東南大學 | 劉濱誼 | 同濟大學 |
杜春蘭 | 重慶大學 | 賀鳳春 | 蘇州園林設計院 |
葉 強 | 湖南大學 | 劉 暉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王向榮 | 北京林業大學 | 高 翅 | 華中農業大學 |
邵 健 | 中國美術學院 | 陳躍中 | 易蘭ECOLAND規劃設計事務所 |
室內設計專業
姓名 | 學校 | 姓名 | 學校 |
鄭曙暘 | 清華大學 | 梁 雯 | 清華大學 |
過偉敏 | 江南大學 | 潘昭南 | 四川美術學院 |
王鐵軍 | 東北師范大學 | 趙 軍 | 東南大學 |
吳 昊 | 西安美術學院 | 蔡 強 | 深圳大學 |
何小青 | 上海大學 | 吳衛光 | 廣州美術學 |
李朝陽 | 清華大學 | 馬克辛 | 魯迅美術學院 |
董 雅 | 天津大學 | 唐 建 | 大連理工大學 |
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 系 人:文老師、李老師
聯系電話: 18612409016
電子郵件: xuenianjiang_msc@163.com
網 址: www.xuenianjiang.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郵 編:100084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
- 2021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参赛方案奖项设置 第一类:专业奖项 A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研究生组 建筑设计 金奖3名 银奖5名 铜奖10名 入围奖若干名 城市设计 金奖3名 银奖5名 铜奖10名 入围奖若干名 景观设计 金奖3名 银奖5名 铜奖10名 入围奖若干名 室内设计 金奖3名 银奖5名 铜奖10名 入围奖若干名 B 高等职业学校专科组 景观设计 银奖1名 铜奖3名 入围奖若干名 室内设计 银奖1名 铜奖3名 入围奖若干名 评委会根据每年投稿的数量、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 第二类:指导与组织奖 奖 项 评定资格 优秀指导教师奖 参赛作品得到铜奖以上学生的指导教师 优秀组织奖 组织10组学生以上以集体报名形式参赛的院校( 组织院校需将组织报名表格提交给组委会邮箱 ) 以个人名义参赛的作品获奖不作为优秀组织奖的评定资格
-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本届主题 Contest theme 空间的弹性 弹性一词的应用十分广泛,最初的意思来自物体( 尤指固体 )在外力作用下形变的能力,外力消失后又可以恢复原形。从这种现象出发,弹性可以引申为一种适应能力,可变的余地,更为关键的是恢复能力。弹性可以有缓冲作用,弹性的存在往往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弹性的概念引入空间,则包含有多重意味:首先,是变化的可能性;其次,是一种过渡的关系,尤其是在一些转折处;第三,则是一种修复的能力。 一、参加范围 中国各类开设城市设计、建筑学、景观学、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大二、大三、大四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研究生。( 含港澳台地区 ) http://www.xuenianj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