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灣建築永續獎
壹、評選緣起
建築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指標,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建築不僅提供人們遮風避雨的居所,更形塑了城市景觀與生活型態。然而,傳統建築模式往往造成環境衝擊,及大量能資源消耗等問題,對地球永續發展造成嚴峻挑戰。建築產業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建築物在建造、使用、拆除等生命週期中,都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此外,建築物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戶,傳統建築模式往往缺乏能源效率,導致能源浪費。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下稱本會)為鼓勵我國產業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邁向企業永續發展,17 年來持續舉辦「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獲得企業及社會各界熱烈回應。歷屆累計參獎企業 731 家之營業總額與 2022 年國內 GDP 比值為140%,顯見在政府、民間、產業及學界的共同努力下,以及隨著 SDGs 及綠色金融ESG 投資理念日漸興起,推動企業永續已蔚為風潮,更成為時下企業經營之顯學。
鑒於台灣擁有許多優秀建築作品,該建案在建築設計、建造、使用等生命週期中,充分考量環境、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因素,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提升建築的使用品質、降低建築的生命週期成本。為擴大倡議建築產業落實 ESG 永續發展理念,特舉辦「台灣建築永續獎」,表揚優秀永續建案,以鼓勵更多建設業者及建築師投入永續建築領域。
開放報名及繳件:即日起至113年10月25日(五)止
貳、評選目的
- 鼓勵建設業者及建築師在規劃、設計、施工與營運融入永續理念,以促進建築產業的永續發展。
- 推廣永續建築的概念,以促進環境、社會及經濟永續。
- 以競賽鼓勵台灣各界全面性關注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建築議題。
參、活動單位
主辦單位
執行單位
台灣建築永續獎執委會
肆、評選活動時程
線上報名及繳件:113 年 5/2 ~ 113 年 9/20
評選結果通知:114 年 1 月中旬
以電子郵件個別通知獲獎單位
頒獎典禮日期:114 年 2/18
伍、獎項遴選類別
分為「組織」及「建案」兩大類別,從參選組織或建案中,依照本簡章第玖點評選構面,遴選出建築 ESG 綜合績效獎、建築永續獎及單項建築領袖獎。
組織
建築 ESG 綜合績效獎
- 評選於環境永續 (E)、社會共融 (S) 及 公 司 治 理 (G) 三 面向綜合績效突出表現,善盡社會責任,並具發展願景、策略之建設公司、營造業或建築師事務所。
- 建築 ESG 綜合績效獎分為「典範」及「績優」( 獲獎名額未限定,得視當年參加家數及參加單位之表現彈性頒發 )。
建案
建築永續獎
- • 表揚在公司治理、環境永續及社會共融方面表現皆優異之建築作品。
- • 分為「金 獎 」、「 銀 獎 」及「 銅獎 」,獲獎名額未限定,得視當年參加家數及參加單位之表現彈性頒發 。
單項建築領袖獎
- • 分為「節能建築領袖獎」、「低碳營建領袖獎」及「健康建築領袖獎」。
- • 各單項獲 獎名額未限定,得視當年參加家數及參加單位之表現彈性頒發 。
陸、報名資格
組織類
必須設立於台灣地區且在我國營業或運作,為中華民國境內之建設公司、營造業或建築師事務所。
建案類
- • 參選建案須由建設業者(含業主、建設公司或營造業)及建築師共同提出。
- • 參選建案必須位於台灣,且取得使用執照之建築作品。
柒、報名費用
備註:報名費用含營業稅。
建築 ESG 綜合績效獎
組織類報名費:新台幣 37,800 元 / 項
建築永續獎 / 單項建築領袖獎
建案類報名費:新台幣 100,000 元 / 項
- • 須參選建築永續獎,方能參選單項建築領袖獎。
- • 每一項建案參選費用為 100,000 元(含稅),如同一家建設業者或營造業當年度以兩項新建案參選建築永續獎,須繳交 2 筆報名費用,若增報單項建築領袖獎,則無須另外繳納報名費。
捌、繳件內容及方式
組織類
一、綜合績效中文標題、中文摘要、針對評選構面撰寫績效內容及補充圖表皆以簡報形式提交。
二、評選資料格式
1. 簡報版面設定應為「16:9」,40 頁簡報為限 ( 不含封面及封底 ),並轉檔為PDF 檔案。
2. 績效內容說明務必依循評選構面進行撰寫,請於各段落標註評選構面之名稱。
3. 檔案名稱請以「建築 ESG 綜合績效獎 – 企業抬頭」。
4. 檔案須上傳至雲端,並將連結設定為可下載之檢視模式。
三、撰寫時限邊界:以 2023 年度為主,其他年度績效為輔。
四、繳件方式:於本評選活動官方網站線上系統進行,相關欄位可參考附表。
建案類
一、參選建案名稱、針對評選構面撰寫績效內容及補充圖表皆以簡報形式提交。
二、評選資料格式
1. 簡報版面設定應為「16:9」,60 頁簡報為限 ( 不含封面及封底 ),並轉檔為 PDF 檔案。
2. 增報一項單項建築領袖獎,須另附 20 頁簡報為限 ( 不含封面及封底 ) 說明績效內容(增報兩項須各檢附一份簡報,以此類推),並轉檔為 PDF 檔案。
3. 績效內容說明務必依循評選構面進行撰寫,請於各段落標註評選構面之名稱。
4. 如參選節能建築領袖獎者,須提供近一年 BERSe 評估總表 ( 詳見附件一 )
5. 參選低碳營建領袖獎者,須提供碳排數據與碳排組成表 ( 詳見附件二 )
6. 參選健康建築領袖獎者,須提供使用者的健康品質、舒適度、管理與安全、社區意識及使用者滿意度等面向做說明。
7. 檔案名稱請以「建築永續獎 – 企業抬頭」、「低碳營建領袖獎 – 企業抬頭」,以此類推。
8. 檔案須上傳至雲端,並將連結設定為可下載之檢視模式。
9. 需另外上傳參選建築物照片,至少兩張,至多 4 張。
三、繳件方式:於本評選活動官方網站線上系統進行,相關欄位可參考附表。
玖、評選說明及構面組成
組織類
本獎項在於表揚公司高層對企業永續具有清晰之價值觀、原則及願景,並有明確之治理架構與目標,能將永續性策略整合於企業經營理念中,落實公司治理、環境永續、社會共融,以及供應鏈管理等工作,積極將全球永續議題以創新做法與公司營運策略及核心能力結合,執行企業永續典範事蹟,並將成效具體展現於公司正向財務及營運成長表現者。
評選構面
企業永續願景與策略 15%
- • 企業永續願景與核心理念之完整性及宏觀性
- • 企業永續願景與全球永續發展之關聯性與執行度
- • SASB 揭露執行情形
公司治理績效 15%
- • 公司治理程序
- • 股東權益及董事會運作
- • 公司治理評鑑表現
- • 人才發展與留任
- • 公司善盡納稅義務
- • 企業永續 / 企業社會責任等相關委員會運作
財務經營績效 10%
- • 財務績效是否獲利
- • 財務績效與永續創新產品或商業模式之關聯性
氣候治理及能源管理績 15%
- • 氣候治理與行動
- • 能資源管理措施
環境永續績效 10%
- • 水資源管理與績效
- • 環境管理績效 [ 註 1]
社會共融績效 15%
- • 社會共融策略與人權保護
- • 組織外部社會績效
- • 組織內部社會績效
供應鏈管理績效 10%
- • 供應鏈管理策略、目標與準則
- • 執行成效
合規或獎勵事蹟 10%
- • 符合法規及規範
- • 獎勵事蹟
[ 註 1]
參選組織可自行選擇呈現污染物管理與減量績效、環境管理系統建置、環境改善措施或環境與永續教育推廣等成效。環境改善措施泛指綠建築、節能設備更新、資源回收與再利用等環 境管理措施。
建案類
20 % 公司 ( 建設業者 ) 治理績效
公司永續願景與全球永續發展之關聯性與執行度
- • 公司具體回應 SDGs 之政策。
- • 提出具體回應 SDGs 之策略與行動方案。
- • 設定推動 SDGs 三年以上之中長期目標。
- • 公司產品與服務之設計與開發,是否以策略性思考與全球永續發展主要議題相關聯。
公司治理程序
- • 公司董事會定期討論公司永續相關事項。
- • 公司董事會督導永續績效的相關作為。
- • 揭露公司董事會的薪資與公司永續績效的關聯性。
- • 企業揭露公司永續資訊之方式 ( 如出版企業永續報告書 )。
- • 公司永續 / 公司社會責任等相關委員會之組成與位階(含委員會組織結構與功能)。
公司治理評鑑表現
- • 金管會公司治理評鑑之表現:
- (1) 上市上櫃公司:評鑑表現前 5%、6-20%、21-35%、36-50% 或 50% 以下。
- (2) 未上市上櫃公司:自行提出佐證資料(如公司自評資料等)供評分參考。
供應鏈管理策略、目標與準則
- • 訂定供應鏈永續管理之 ESG 準則。
- • 設定協助供應鏈永續管理改善之具體目標。
合規與獎勵
- • 公司治理(如反貪腐、勞工標準及其他重大經營議題等)、環境管理與職業安全衛生,以及人權保護等永續領域,是否有違法或引起社會重大關注之議題(引起大眾媒體負面新聞報導)發生。
- • 說明違規或重大議題引發之原因及改善措施。
- • 有任何政府相關建築獎勵事蹟(如綠建築標章 ( 等級越高給予加分 ) 智慧建築標章 ( 等級越高給予加分 ) 金質獎、金安獎…等)。
- • 有任何非政府組織頒發的建築獎勵事蹟。
50 % 環境永續
選址規劃與區域氣候、環境適應性
- • 優先考慮區位適宜性。
- • 避免位於淹水、斷層、崩塌等自然災害潛勢的地區。
- • 保護及融合場域內的自然生態系統,如森林、濕地等。
- • 考慮當地氣候條件,採用適當的建築設計策略,如遮陽、自然通風採光等,減少建築對能源的消耗。
- • 提高優於建築法規對極端天氣事件的抵抗能力,如耐震、抗風及防洪設計等,可以提高建築的韌性等。
能源效率與溫室氣體排放管理
- • 建築物能源使用量是否低於法規要求。
- • 提高建築能源效率,如使用節能建築材料、提高建築的隔熱性能等。
- • 使用高效的能源設備,如高效空調系統、高效照明系統等。
- • 建立建築能源管理系統 (BEMS),追蹤能源消耗並找出節能潛力。
- • 減少建築的溫室氣體排放,使用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或生態節能系統:植生牆、水池等。
- • 呈現組織能源的盤查範疇、使用量與設定減量目標。
- • 參與國內外氣候行動相關倡議(如 RE100, EP100, EV100, CDP, SBTi, 台灣淨零排放聯盟等)之情形與成效。
- • 參與碳排放交易計畫,抵消建築的碳排放。
水資源效率
- • 規劃與建置室內用水量省水設施
- 使用節水器具,如低流量淋浴頭、節水龍頭等。
- 修復漏水管道和設備。
- 建立用水監測系統,追蹤用水量並找出節水潛力。
- • 規劃與建置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
- 使用節水灌溉系統,如滴灌、噴灌等。
- 使用雨水收集系統,收集雨水用於灌溉、沖廁等非飲用水目的。
- 安裝水錶或感測設備,監測用水量並找出節水潛力。
- 使用雨水收集或基地保水系統減少場地徑流,防止水污染和水土流失。
- • 規劃與建置中水回收和利用系統
- 使用再生水或中水用於灌溉、沖廁等非飲用水目的。
- 建設中水回收系統,處理污水並將其轉化為中水。
材料永續性與生態設計
- • 使用低碳材料及工法。
- • 使用再生材料或耐久性材料。
- • 設計可拆卸和可重複使用的建築結構和部件。
- • 減少材料使用量。
- • 建築設計融入生態概念,提高綠覆率,包括透水鋪面、植生牆、社區綠網系統、表土保存技術、生態水域、生態邊坡、生態圍籬等。
- • 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如創建野生動物棲息地、多孔隙環境、生物廊道等。
環境管理績效
- • 減少建築對環境的影響,如水污染、空氣污染等。
- • 減少建築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產生。
- • 對建築廢棄物進行分類和回收。
- • 將建築廢棄物用於其他用途,如道路建設、人工填海等。
30 % 社會共融
建築美學創意
- • 建築設計融入在地文化特色。
- • 建築造型美學、創新設計。
- • 合理之建築空間機能與動線。
- • 都市景觀與環境的配合。
- • 提升公共環境與開放空間品質。
- • 採用創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提高建築的性能和永續性。
社會及經濟價值
- • 建築興建目的具公益性。
- • 避免建築造成周邊交通擁堵、空氣、噪音等污染問題。
- • 建築設計優於無障礙規範之通用設計。
- • 考慮性別平等及不同族群需求。
- • 提升建築系統的主動感知及主動控制技術,以達到五大方向:節能、安全、舒適、便利、健康的目標。
- • 帶動周邊商圈發展,創造附加價值。
- • 儘可能使用本地生產的建築材料和勞動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 • 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準。
建築使用者的健康品質
- • 使用高效的空氣淨化系統,定期檢測室內空氣品質。
- • 使用高效的通風系統,為室內提供新鮮空氣。
- • 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物,如甲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等。
- • 使用自然光照明或健康的照明設備。
- • 採取措施降低室內噪音,如使用隔音材料。
- • 定期檢查和維護製冷系統,防止製冷劑洩漏。
建築使用者的舒適度
- • 建築設計符合舒適度標準(PMV)。
- • 在環境內增加可開啟窗,提供空氣流動,以減少熱環境的不適感。
- • 對人員進行熱舒適調查,來確保使用者的滿意度,進而提供高品質的熱舒適環境。
建築管理與安全
- • 落實建築安全管理。
- • 落實消防安全設備檢修及申報。
- • 建立社區安全維護體系。
- • 提供有效安保措施。
- • 設置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及配合適當防火措施。
拾、評選流程
組織類
一、評選委員之評選程序如下:
- 初選:書面審查後,確認晉級決選。
- 決選:進行簡報說明,確認獲獎名單。
二、獲獎名單公告後,由本會舉辦頒獎典禮,公開表揚並頒獎。
建案類
一、評選委員之評選程序如下:
- 初選:書面審查後,確認晉級複選。
- 複選:進行簡報說明,並擇優進行現地勘查。
- 決選:就複選結果,決選獲獎名單。
二、獲獎名單公告後,由本會舉辦頒獎典禮,公開表揚並頒贈獎狀一紙及獎座一座。
拾壹、參選注意事項
一、 參選企業註冊、報名、繳件時提供之資料,須同意授權主辦單位基於公益性質及目的,不限時間與地域,蒐集、處理、利用,以作為後續數據統計分析、出版書籍、媒體運用 ( 平面報紙、網路平台等 ) 等管道露出、數位化之用。
二、 企業獲獎後,基於透明誠信及公平、公開、公正原則,須同意授權主辦單位公布、再製得獎事蹟及企業商標圖檔 ( 源自繳交之參選資料內容 ),以作為後續數據統計分析、出版書籍、媒體運用 ( 平面報紙、網路平台等 ) 等管道露出、數位化之用。
三、 參選企業須本諸誠信原則提供參選資料,提報資料若經查證有不實陳述、隱瞞或發生爭議事件致影響社會大眾及本獎項形象者,主辦單位得撤銷其得獎資格。
四、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將會公告於網站,恕不另行通知。
聯繫窗口
秘書處服務信箱: service@tcsaward.org.tw
地址:105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 5 段 188 號 2 樓之 2
電話:(02)2769-8968 分機 207、101
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官方網站: tcsaward.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