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村.水鄉人居」長三角生態綠色.體化發展示範區(吳江)鄉村設計大賽
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鄉村振興兩大國家戰略交匯機遇期,為有效提升鄉村設計與建設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攜手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聯合發起首屆“中國江村 水鄉人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吳江)鄉村設計大賽。
一、活動背景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對新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總體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當前,吳江正以“江村”為品牌,大力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打造“魅力大運河、美麗湖泊群”兩大特色田園鄉村組團。鄉村設計與建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必要手段,是提升鄉村顏值與內涵的主要抓手。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之一的吳江,舉辦首屆“中國江村 水鄉人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吳江)鄉村設計大賽,以生態綠色、江南文化、水鄉人居為設計主題,探索鄉村空間建設與公共服務、鄉土文明的和諧共生,將有效提升吳江鄉村設計與建設水平,助力“中國·江村”品牌的打造與深化。
二、活動目標
借助國際設計科學學會首次對鄉村設計師認定工作的良機,面向全國設計師公開招募,針對吳江區特定的鄉村公共空間進行設計並評選,打通鄉村設計需求與設計師的鏈接,培育設計師參與鄉村建設的主動性,為鄉村振興提供具有國際意義的吳江經驗。
(一)提供設計師實踐平台。為設計師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參與鄉村建設搭建平台、提供機會,通過參與鄉村微改造、微更新、微設計,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二)提供一批鄉村空間更新方案。通過設計大賽匯聚長三角英才,以特色田園鄉村(特色精品鄉村)公共空間為主要對象,為開展建設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案。並擇優落地實施,有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公共服務水平。
(三)強化鄉村振興設計研究學術成果建設。為提升鄉村振興設計研究理論高度,深入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大賽將同時召集長三角設計高校、研究機構共同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用學術理論研究助力本屆大賽活動。
三、活動主題
“中國江村 水鄉人居”,百名設計師靚鄉村。
四、組織機構
(一)指導機構:國際設計科學學會、全國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二)主辦單位: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
(三)合辦單位:上海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承辦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中心、吳江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五)協辦單位:長三角鄉村設計研究工作室(上海文教結合高層次人才工作室)、濂溪鄉居(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六)媒體支持:人民網、新華網、上海交通大學網、《中國園林》雜志社、今日頭條(鄉建中國)等。
(七)大賽組委會:由主辦單位的有關負責人組成,負責大賽各項工作的組織開展。大賽組委會下設辦公室於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中心,負責大賽的日常工作,涉及高校資源的統籌協調、評審委員會的組建和大賽各環節的推進等。
五、參賽對象
本次大賽主要面向長三角地區城鄉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等設計院所的相關專業設計師(具備中級職稱及以上),高等院校的城鄉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等相關專業老師和在校研究生。鼓勵全國各地有相關從業經歷或教育經歷的鄉村建設工作者踴躍參與。
參賽對象報名以團隊形式參賽,也可以所在單位名義參賽,每個團隊人數不超過6人。
六、競賽內容
本次大賽分為農村住房設計、公共建築設計和村莊景觀設計三類。主辦方將提供若干鄉村點位為競賽題材,供參賽選用,具體設計要求見競賽設計任務書(附件一)。參賽團隊可選擇不超過2個項目進行設計。
(一)農村住房設計:按照設計要求,設計大、中、小三個戶型,結合院落空間,分別設計1套方案。
(二)公共建築設計:按照相關建築功能和規劃設計條件,結合項目周邊的真實環境和鄰裡關系進行設計。(新湖村多功能服務中心、黃家溪村多功能服務中心、九裡橋村多功能村民服務中心)
(三)村莊景觀設計:以單個自然村(元蕩村西岑自然村)為單位,對規劃要求的景觀節點進行設計。需契合村莊整體環境,突出村莊特色,發揮景觀的最大效能。
七、進度安排
通過方案、徵集發布、初步設計、初賽、決賽五個階段進行:
(一)方案階段(9月25日-10月15日)
組建大賽組委會和工作組,擬制大賽總體方案,確定總體需求和流程,明確重點任務和工作分工。
(二)題材徵集與發布(10月16日-11月10日)
1.題材徵集(10月16日-10月20日)
在進一步排摸設計需求,歸類整理,擬制競賽設計任務書。
2.發布與開始報名(10月21日-11月10日)
11月上旬舉行“中國江村 水鄉人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吳江)鄉村設計大賽啟動儀式。通過媒體開展宣傳推介,發布競賽公告,報名登記審核等;本次大賽不設報名截止時間,以參賽團隊按時提交有效方案為准。
(三)初步設計(11月20日-2022年1月10日)
1.現場踏勘
組織參賽團隊分批次進行現場踏勘、研討沙龍、主題路演等活動。如因疫情影響,無法線下組織的,改為雲溝通。
2.組織設計
參賽團隊分別進行設計,並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初賽設計作品。有必要時組委會組織答疑或實地解讀。
(四)初賽評選(1月11日—1月20日)
邀請相關專家組成評審團,進行第一輪線上匿名評審,篩選出評獎入圍作品,具體數量按報名情況另行確定。
(五)決賽階段(1月21日—2月28日)
1.作品完善(1月21日—2月14日)
入圍團隊根據專家評審意見,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並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決賽設計作品。同步開展媒體宣傳推介。
2.線下評審(2月15日—2月20日)
邀請相關專家組成評審團,進行線下第二輪優秀參賽作品評審會,遴選出獲獎作品。
3.展覽表彰(2月21日—2月28日)
開展媒體宣傳推介,並於吳江大劇院進行獲獎作品展覽。舉辦設計大賽閉幕式暨表彰儀式。獲獎作品匯編成冊。
八、獎項設置與激勵機制
(一)獎金安排
農房設計、公建設計、景觀設計分別設置:一等獎1個團隊,獎金各5萬元;二等獎3個團隊,獎金各2萬元;三等獎16個團隊,獎金各1萬元。合計81萬元。由吳江區政府提供。
(二)激勵機制
1.本次大賽將積極推動優秀設計方案的落地實施,主辦方將向涉及項目方推薦獲獎方案與獲獎團隊,在下一步建設實施中,優先采納。
2.所有獲獎團隊的主創設計師(每個獎項僅限1名)在申請成為國際設計科學學會會員後可以獲頒“國際設計科學學會鄉村設計師”證書,並可以優先在公開出版發行的國際學術期刊《國際設計科學學報(英文版)》發表與本次大賽主題相關的學術論文。
組委會辦公室地址:上海市閔行區劍川路951號一號科技樓南樓909 郵政編碼:200240 聯系電話:021-34205008-0
網址: https://design.sjtu.edu.cn/
報名表(附件二)和作品提交(將提供成果格式要求)請發送至電子郵箱:中國江村 1535992508@qq.com
附件一 競賽設計任務書
類別1農村住房設計 任務書
圍繞1戶農房以及院落、圍牆、周邊環境景觀進行設計。應充分結合江南水文氣候條件,盡量採用自然採光、通風和保溫節能措施,充分尊重當地生活習慣風俗。建築風貌整體上以蘇式化民居風格,注重安全、實用、美觀、經濟,設計圖紙包括效果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
農房建築套型分為大、中、小三種,以戶為單位設計,建築佔地不超過70%。大戶用地面積200㎡,建築面積不超過280㎡;中戶用地面積170㎡,建築面積不超過238㎡;小戶用地面積120㎡,建築面積不超過168㎡;閣樓前後牆的高度應低於 2.2m。宜採用坡屋頂形式,前簷口高度不得超過9.5m,後簷口高度不得超過8.8m。
類別2公共建築設計 任務書
按照指定建築用地的功能定位進行改造設計。設計應綜合考慮村莊整體環境、周邊農房建築及環境景觀、村莊未來發展方向、村莊實際使用需求以及今後的運營管理等,滿足建築相關規范及技術指標要求。建築形態符合田園風貌與本土特徵,展現江南水鄉風貌,融匯“江南文化”內涵。
一、吳江高新區(盛澤鎮)黃家溪村多功能服務中心
(一)村莊簡介
黃家溪村位於盛澤鎮的東北角,屬於太湖水網平原中的湖蕩平原,地勢平坦,水網密佈,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特色。盛澤鎮黃家溪特色田園鄉村,規劃面積90公頃,涉及農戶81戶,惠及人口230人。村莊意在恢復黃溪八景融入本村景點,即“長春夜月、積慶曉鐘、龍灣夕照、南灘問渡、北角觀漁、帝閣朝霞、寨湖煙嶼、合路風帆”,將運河文化、絲綢文化、黃溪文化和園林文化融合,強化名人故裡、寺廟、名木古樹的保護工作。空間形態主要是沿河的河街格局,或街巷臨水,或建築臨水,其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築也是沿著河街兩側分佈,始終圍繞“水-田-人-村”將黃家溪打造為吳越園林式特色田園鄉村。
(二)參數及功能要求
1.建築功能定位等要求概述
該地塊位於黃家溪村大依自然村,現狀為碎石臨時停車場,外側面向農田,且場地較為平整,設計應結合“古運絲路黃家溪”主題,圍繞運河文化與黃家溪文化,結合當地鄉村的特色,滿足鄉村的基本配套需求及村民生產生活所需,具備遊客集散接待、文創產品展示、古運文化展示、古運黃溪體驗、休閒等功能。
2.用地面積:1800㎡,建築密度:小於50%,容積率:<1.5,層數:≤3層,高度:簷口最大高度12米,風貌:江南建築風格。
二、橫扇街道新湖村多功能服務中心
(一)項目區位
項目位於吳江區橫扇街道新湖村,緊鄰村部橋,原址為村委會。項目南側為村莊主要道路,四周環繞著果園樹林。項目用地面積為3073平方米。
(二)項目功能定位
本項目為多功能服務中心,設計應結合新湖的建設發展要求,功能包括:村委會、農業園遊客服務中心、公廁、農家樂、公共停車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村民及遊客的使用需求。
(三)項目建設要求
在充分考慮房屋間距、通風、日照等因素的前提下進行設計,地面標高、簷口及屋脊標高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並應與毗鄰建築相協調。建築風格應結合新湖“橘”元素進行設計,符合江南水鄉特質。
(四)公建參數
用地面積:3073平方米,容積率:<1.0,建築層數:≤3層。
三、桃源鎮九裡橋村多功能村民服務中心
(一)項目區位
項目位於吳江區桃源鎮九裡橋村,靠近村委會。項目北側為村莊主要道路。項目用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
(二)項目功能定位
本項目為多功能村民服務中心,設計應結合九裡橋村的建設發展要求,功能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包括:文體娛樂與教育咨詢服務、生活照護服務、膳食餐飲服務、康復保健服務、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等,場地包括道路、停車、綠化和室外活動等,滿足村民的使用需求。
(三)項目建設要求
充分考慮房屋間距、通風、日照等因素,同時參照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相關標准,場地標高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建築風貌為蘇式風格,與毗鄰建築相協調。
(四)公建參數
用地面積:2000平方米,容積率:<1.2,建築層數:≤3層,高度:≤12米。
類別3村莊景觀設計 任務書
(一)項目區位
西岑自然村位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先行啟動區黎裡鎮,位於元蕩美麗鄉村群環鐘家蕩核心區,西接吳江大道,東臨吳家村,北望善灣。西岑自然村共計170戶,面積0.25平方千米。本次規劃設計范圍北起眾家蕩,南至元蕩小區,西起賣鹽港,至吳家村交界。總研究設計范圍約115公頃,包含村莊,道路,農田,和水域。
(二)項目功能定位
本次工作包含(不限於)以下內容:結合現狀完成景觀提升設計。要求能夠彰顯生態綠色理念,體現江南水鄉韻味,展現村莊特色,符合鄉村審美,契合周邊村民生產生活,融入周邊場地環境。
(三)項目建設要求
對村莊景觀進行統籌考慮,重點對以下區域進行設計。
一號地:現狀為廉心園以及現有入口標識,現有村標、茅草亭、園路、景牆、宣傳欄、停車位、綠化等,主要滿足廉政宣傳和村民活動的需求。要求針對入口形象性進行優化,重點打造道路景觀,廉心園內部優化,同時兼顧村民日常生活使用。
二號地:道路沿線。現已完成道路綠化和局部菜地圍擋,周邊農田整治等工作。要求針對道路兩側的農田和村莊界面進行優化。綜合考慮道路與村莊的聯通的基礎上,結合稻田和住宅邊側菜地,打造稻田景觀、菜地景觀、農舍景觀等。著重表現鄉村生產、生活氛圍。
三號地:現狀為村民集市,包含停車位,公廁,便民超市等配套。要求在現狀基礎上可結合豎向已經裝飾藝術來突出村莊生活的煙火氣息,展示村莊的活力。
四號地:沿水界面,現已完成邊側圍擋和綠化整治。要求重構人與水的和諧共生的關系,表現江南水鄉生活。
五號地:村莊主要河道,現狀已有河道及周邊綠化提升,沿線包含村民活動室,休閒節點,河道欄桿等。要求在滿足村民日常使用和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合村莊與河道的聯系,提升水岸界面,增強水系活力。
附件二 報名表
特別提醒:報名請同時掃碼報名並填寫報名表發送至報名郵箱
“中國江村 水鄉人居”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吳江)鄉村設計大賽
(ISDS首批鄉村設計師認定)預報名表
姓名 | 性別 | 單位 | 職稱 | 學歷 | 專業 | 身份證號碼 | 手機號碼 | |
注:主創設計師須具有中級職稱(含)或具有碩士(含)以上學位。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
- “中国江村 水乡人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乡村设计大赛五、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院所的相关专业设计师(具备中级职称及以上),高等院校的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老师和在校研究生。鼓励全国各地有相关从业经历或教育经历的乡村建设工作者踊跃参与。 参赛对象以团队形式报名,也可以所在单位名义参赛,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6人。 六、竞赛内容 大赛分为农村住房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和村庄景观设计三类。主办方将提供若干乡村点位为竞赛题材,供参赛选用,具体设计要求见竞赛设计任务书(点击下载附件一 竞赛设计任务书.docx)。参赛团队可选择不超过2个项目进行设计。
- “中国江村 水乡人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乡村设计大赛“中国江村 水乡人居”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 乡村设计大赛公告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交汇机遇期,为有效提升乡村设计与建设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携手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联合发起首届“中国江村 水乡人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乡村设计大赛。 一、活动背景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对新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https://mp.weixin.qq.com/s/3DCkaDwQl2wXUqYrohJA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