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機器人挑戰競賽
指導單位:
教育部及國民學前教育署
主辦單位:
新興科技南桃園竹苗區區域推廣中心(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協辦單位:
桃園市立楊梅高級中等學校
一、主旨
(一) 激發師生手腦並用之創意,培養創客思考之能力與習慣。
(二) 促進師生對新興科技於教學與學習上之交流,提昇區域發展
(三) 推廣智慧機器人程式教育,推動智慧機器人普及必修教育。
二、參賽資格
(一) 參賽對象
桃園市、新竹縣市區域之各級公私立國中學生皆可參加。
(二) 參賽組別
國中學生組(需同校並準備兩項參賽主題)
自行組隊參加,每隊3-5人,每一人只限參加其中一項主題賽,總參賽隊伍名額為12隊;錄取另行通知。參加競賽者皆核發參賽證明。
三、參賽內容
(一) 主題競賽一:循線遙控接力賽;主題競賽二:創意軌道賽
(二) 總名次排序:依主題競賽名次序計分,2項分數合計為該隊的競賽總積分。
四、報名方式
活動採線上報名,競賽報名請詳新竹高工新興科技區域推廣中心官方網站 https://reurl.cc/j1jekD。
五、競賽時間與地點
(一)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 111 年 07 月 28 日(星期四)截止
(二) 競賽日期:111 年 08 月 12 日(星期五) 08:30~12:30
(三) 競賽地點: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新興科技體驗中心 (新竹市中華路二段 2 號,於本校藝德樓 3 樓)
(四) 活動網址:詳情於國立新竹高工新興科技認知推廣中心網站公布。
六、競賽時程表
時間 | 活動流程 | |
08:30~09:00 | 相見歡 | 報到 |
09:00~09:10 | 開場 | 致詞,講解競賽規則 |
09:10~11:50 | 競賽時間 | 主題競賽一:循線遙控接力賽主題競賽二:創意軌道賽;成績計算 |
11:50~12:30 | 頒獎 | 頒獎典禮與回饋討論 |
七、獎勵辦法
隊伍依各主題成績加總積分予以獎勵如下:
(一)第一名:獎狀乙紙、現金 3,000 元
(二)第二名:獎狀乙紙、現金 2,000 元
(三)第三名:獎狀乙紙、現金 1,500 元
(四)第四名:獎狀乙紙、現金 1,000 元
八、聯絡方式
新興科技南桃園竹苗區域推廣中心(新竹高工)
聯絡人:實習處李小姐
聯絡電話:03-5322175 轉分機 303
電子郵件: etcpc@hcvs.hc.edu.tw
桃園市參賽學校聯絡窗口
新興科技南桃園竹苗區域促進學校(楊梅高中)
聯絡人:圖書館賴組長
聯絡電話:03-4789618 轉分機 1603
電子郵件: ym1603@ymhs.tyc.edu.tw
九、其他注意事項
(一)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競賽規則、評審作業與評審標準等最終修改及認定的權利,本辦法若有未訂事宜,得依相關法令及規定辦理,得隨時修正之。
(二)參賽團隊在比賽會場有影響其他參賽隊伍、違反本競賽規則所列之規定,造成競賽不公的行為,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參賽資格;對於獲獎團隊撤銷其獎項並追回獎金、獎狀。
(三)參賽團隊須配合主辦單位推廣、宣傳,接受攝影產出之圖片、影像、聲音及文字等相關資料,作為展覽、宣傳、攝影及出版等用途。
競賽主題:循線遙控接力賽比賽規則
一、 機器人的規定
限定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 Makeblock 公司的 mBot 第一代機器人。
二、 比賽場地
1. 場地底面:底面為一般的大圖印刷或是帆布印刷,貼在比賽現場的地板上)。
2. 場地尺寸:長 300cmx 寬 150cm。起點和終點各會放置一個鋁合金拱門計時器,圖中在標示 1 號、2 號及3號處有擺放空直徑約 6 cm 的寶特瓶
三、 比賽規則
1. 每隊參賽者在競速場地比賽中,各擁有 5 分鐘的時間,並聽從裁判指示進行比賽,競賽相關規定詳述於下列比賽規則。
2. 任務接力賽必需由 2 台機器人協力完成競賽,競賽內容為任務,第 1 台車稱為遙控車,待接棒的車稱為接力車,每 1 台車的行進要求如下:
(1) 遙控車從「起點」由操作者遙控出發(遙控車可不依白線路徑前進),可遙控機器人前進撞倒 1 號、2 號及3號的空寶特瓶後(撞倒順序不限),至換手感應區時觸動接力車前進;遙控方式可採用藍牙或紅外線進行遙控,無論採用哪一種方式,操作者需自行考慮是否容易受干擾的問題,不得以此推脫場地問題。
(2)接著操控遙控車至換手感應區的綠色虛線框,接力車可開始循跡前進;接力車前進後,原遙控車需停在換手感應區,停止時車身至少有一半涵蓋在綠色虛框內。
(3)遙控車觸動接力車的方式不限,但兩台車不可接觸,兩台車換手時,或者最後接力車要回到終點時,皆不可以外物來觸發感測器來完成任務要求。
(4)接力車觸動後採循跡自主前進,不可以由外界操控,過程中表情面板不可顯示任何符號,偵測到終點時,車身至少有一半停止在白色圓形內,且表情面板顯示「愛心符號」始為完成比賽。
(5)期間任一車未完成比賽規定,則該次成績視同失敗,且失去 1 次的嘗試次數,在時間內可進行下一次比賽。
3. 由比賽起點行進至終點,所花費並記錄下來的時間,稱為
「運動時間」,也是計時賽的比較標準。
4. 「運動時間」的計算是由大會以電子設備來計時由起點到終點的時間,除非設備突發故障,不得提出異議。
5. 競速比賽場地所在位置的亮度、溫度與溼度與一般的室內環境是相同的,參賽者不得要求調整場地的亮度。
6. 不容許各項關於機器人對競賽場地抓地力的要求與抱怨。
7. 競賽名次以完成競賽成績時間最少者依序錄取名次。
四、 每隊參加人數
1〜2 人
競賽主題:創意軌道賽比賽規則
一、 機器人的規定
1. 限定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 Makeblock 公司的 mBot 第一代機器人。
2. 機器人必須以電池作為電源,不得由外部供應電源。
3. 機器人必須自主式移動,不得以紅外線、無線電等方式遙控其動作。也不得以人為因素控制機器人前進的速度(例:利用手勢搭配距離感測器…等)
二、 比賽場地
比賽場地包含格線帆布圖及軌道區塊兩部分。
1. 格線圖:為一般的大圖帆布印刷,擺放在比賽現場的地板
上。格線圖長 36 格、寛 9 格,共 324 格,另 有 起 點區、終點區及後端的延伸。
2. 軌道區塊為寬約 14.5 公分的木質高架結構,軌道區塊的頂面離地板的高度約 6 公分,軌道區塊上的軌跡線寬度約 2 公分。
3. 軌道區塊依長短分為長軌道區塊(約 43.5 公分)(編號 1-
5)及短軌道區塊(約 29 公分)(編號 6-9)兩種長度,如圖2 所示。
4. 軌道區塊的頂面是由大圖輸出的黑底白線的圖紙貼成。
5. 正式比賽時,參賽隊伍使用大會所提供的軌道區塊。並只使用到起點板及其餘 9 塊中的 4 塊軌道區塊。
三、 補給站
場地補給站於各組比賽前抽出並標示,資以下列各圖舉例說明國中組:於第 12、24 行設補給站。
四、 賽前練習及檢錄
1. 大會將公布比賽時所使用的 4 種軌道區塊及各組別的補給站的位置。
2. 場外練習時只提供格線帆布圖,不提供軌道區塊。軌道區塊須由參賽隊伍自行準備。
3. 檢錄:參賽選手須繳交至少畫上連接起點板的第一個「軌道回合」的路線規劃圖(如附件之創意軌道賽-選手路線規劃圖)、評分表及已寫入比賽程式且合乎規格的機器人交給裁判確認合格後,置於檢錄區。參賽隊伍完成檢錄後,不得再要求變更所繳交的所有項目。
五、 比賽規則
1. 出賽次序:參加隊伍依報名先後決定出賽次序。
2. 操控手人數:每隊限 1 台機器人及最多 2 名操控手下場比賽。
3. 比賽開始前,所有參賽的機器人均須放置於檢錄區,輪到下場比賽的隊伍,操控手須在裁判示意下拿取自己的機器人下場比賽。
4. 準備狀態:比賽開始前,操控手須將起點板放置於起點區中,機器人放置於起點板的軌道上,並在 1 分鐘內,依路線規劃圖所設計的第一個「軌道回合」排定次序,將 4 塊軌道區塊佈建於格線區內,並放置於起點板軌道區塊的前端。
5. 比賽任務:當裁判發出哨音後,操控手即可啟動機器人依循著軌道區塊上的白色軌跡線前進。操控手不斷的依照下述的「軌道區塊佈建原則」(如比賽規則第 6 條所述)佈建軌道區 塊供機
器人行走,直到機器人走到終點區。機器人在執行比賽任務時,如發生「失誤」 (如比賽規則第 7 條所述),可重新開始再執行一次比賽任務;如未發生「失誤」,則只能執 行一次比賽任務。
6. 參賽隊伍在比賽時可參考檢錄時所附上的路徑規劃圖進行比賽。請參賽隊伍向裁判提出使用,如未使用視為放棄自身權益,不得再提出異議。
7. 軌道區塊佈建原則:
7-1 參賽隊伍在規劃軌道區塊所組成的路徑時,須以大會所公布的 4 片軌道區塊各用一次組合成一「軌道回合」,機器人由起點到終點的路徑,是由數次「軌道回合」 組合而成。各軌道回合必須將大會所公布的 4 片軌道區塊全部使用,但除了準備狀態 的第一個軌道回合外,並不限制各軌道回合內的軌道區塊的排列次序。
7-2 起點板放置於起點區中,僅限於比賽計時前放置機器人用,不可使用於格線區內。
7-3 比賽計時期間內,操控手同一時間只能拿起一片機器人已通過的軌道區塊,並緊接於已佈建的軌道區塊的前端。軌道區塊一經放置,除非機器人再次通過該軌道區塊,且符合軌道區塊佈建原則,否則不得再改變其排 列的位置與方向。
8. 失誤:參賽隊伍在執行比賽任務時,發生下列任一種情況,稱為「失誤」。
8-1 出界:軌道區塊的佈建超出場地格線圖範圍。
8-2 出軌:機器人不依循軌道區塊上的軌跡線行走(軌跡線不在機器人的兩動力輪之間 )
8-3 落軌:機器人從軌道區塊上跌落。
8-4 停滯: 機器人車體在行進中產生後退、原地迴轉或在軌道末端利用感測器降低速度。
8-5 干擾:操控手明顯碰觸機器人影響機器人的自主行進。
8-6 複用:操控手違反軌道區塊佈建原則。
9. 比賽次數:每隊只有一次上場比賽機會。
10. 比賽時間:每隊有 3 分鐘的比賽時間。
11. 重新開始:參賽隊伍在執行比賽任務時,若發生「失誤」,可以有兩種選擇:
11-1 裁判立即暫停計時,參賽隊伍可選擇利用剩餘時間依第一個「軌道回合」佈建軌道區塊,使機器人於起點板重新開始並繼續計時。
11-2 結束該場比賽,並由裁判記錄機器人已行走的位置與時間。發生失誤的參賽隊伍在比賽時間用完之前,只允許重新開始一次。 有重新開始的參賽隊伍,失誤前後的比賽成績採計較優者。
12. 比賽終止: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比賽終止,以當時的情況計算比賽成績。
12-1 比賽時間結束。
12-2 機器人行走到終點區。
12-3 參賽隊伍發生失誤,選擇不重新開始執行比賽任務。
13. 成績計算:比賽成績=行走距離得分+補給站得分
13-1 行走距離得分:比賽結束時機器人車尾所對應的格區號碼,即為行走距離得分。機器人完全通過格線圖終點線,進入終點區,即取得 37 分。
13-2 補給站得分:機器人於軌道區塊上行進時,正投影完全通過任一補給站,即可獲得補給站得分。每一補給站的得分只能計算一次。若比賽重新開始,則該次行走的補給 站得分重新計算。
14. 每隊比賽結束時,若操控手對裁判的判決無異議,則於計分表上簽名。
15. 禁止事項:比賽開始後,操控手不得對機器人所有的組件進行調整或置換(含程式、電池及電路板等),也不得要求暫停。
16. 適應環境:比賽場所的照明、溫度、濕度…者等,均為普通的環境程度,參賽作品必須能適應現場的環境,參賽隊伍不得要求作任何改變。
17. 本規則未提及事宜,由裁判在現場根據實際情況裁定。
18. 競賽名次排序:先比分數,再比時間,再相同者比補給站得分。
六、每隊參加人數
2〜3 人
附件:創意軌道賽-選手路線規劃圖
●軌道面離地板之高度:6cm±2mm
●軌道白線寬度:2cm±1mm,軌道區塊依長短分為長(編號 1-5)(43.5cm±4mm)及短(編號 6-9)(29cm±3mm)兩種長度 ●起點板放置於起點線之前,僅限於比賽計時前放置機器人用,不可用於競賽過中。
●可規劃路線之範圍共有 9 X 36 格
※本路線圖繪製完成後請連同評分表及比賽機器人於檢錄時一起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