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

第二屆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

 總獎金: 1800000

最高獎金: 300000

報名時間: 2022-10-19 ~ 2022-11-27

主辦單位: 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

主辦單位電話: +852-2899-4889

主辦單位Email:Marketing.hongkong@juliusbaer.com

「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藝術獎」)專為亞洲年輕的數字藝術家而設,在支持與鼓勵面向未來的媒體發展上不遺餘力。

在現今發展迅速的廿一世紀,數碼影像及數碼媒體已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通過設立「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我們期望能吸引具潛力的卓越新一代藝術家,幫助他們展現才華,同時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支持。該獎項不僅凸顯了瑞士寶盛對藝術和年輕人才的重視,也充分反映其對於當代生活與工作前沿變化的關注。

瑞士寶盛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及執行委員會成員李光榮(Jimmy Lee)先生表示:「數碼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顛覆了藝術界,數碼藝術也成為了重要的媒介。我們希望通過‘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培育並鼓勵新一代的藝術家,引領藝術界邁向新紀元,並為它的蓬勃發展提供支持。亞洲是我們的第二個本土市場,贊助藝術項目也是瑞士寶盛一貫秉持的傳統,首屆藝術獎於2021年獲得了圓滿成功,我們很榮幸能在今年延續這個獎項,並將範圍從東南亞擴展到整個亞洲區。」

參賽方式

首先,參賽者可在線上提交自己過往的作品進行初選。進入第二輪評選後,參賽者需以原創的數碼藝術作品概念提交參賽。

「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將提供多個創作主題,包括亞洲崛起、數碼技術異軍突起、能源轉型、養活全世界、未來城市、生活方式的轉變、不平等和可持續發展。參賽者提交的藝術概念必須與其中一個主題相關。

由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將最終選出6位獲獎者參與孵化計劃。在來自全球的藝術界和商界的領軍人士的指導下,獲獎者們將完成他們的作品,並在網上互動虛擬藝術展中展出。

「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的獎品包括

  • 6名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00美元的總獎金。該獎金將分為兩筆頒發給獲獎者,具體情況請參閱條款與細則。
  • 參加為期 3個月的專業性「藝術和技術加速器」計劃。在知名數碼藝術家們的指導下,獲獎者們將把參賽的藝術概念轉化為藝術作品。在作品創作、推廣和展出中,瑞士寶盛都將為他們提供支持。
  • 獲獎藝術家將在瑞士寶盛的獨家虛擬藝術展覽中,於亞洲向瑞士寶盛客戶、藝術愛好者和藝術家展示獲獎作品。

評選標準

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將根據以下標準選出獲獎作品:

  • 與藝術獎特定主題的相關性
  • 藝術的卓越性與創新性
  • 數碼化手法和素材的融合度
  • 科技與藝術的協同性

重要日期

2022年10月19日至11月27日 | 參賽報名及作品提交

2022年10-11月

  • 獎項啟動
  • 參賽報名及作品提交
  • 於虛擬會議與導師會面

2023年1月

  • 藝術家社區虛擬項目
  • 截止提交數碼作品創意提案

2023年3月

  • 公布6位獲獎者

2023年3月至6月

  • 為期3個月的 「藝術和技術加速器」計劃以及指導工作室
  • 獲獎者完成他們的數碼作品

2023年7月

  • 互動虛擬藝術展覽中展出獲獎作品

評委

在數碼藝術領域備受推崇的先鋒代表人士將作為評委,根據原創概念選出6位獲獎者。

Refik Anadol

Refik Anadol是一位媒介藝術家、導演以及數據與機器智能美學的先驅。他的作品將創造力融匯在人類和機器之間。Anadol以我們周圍流動的數據為主要創作材料,以電腦化思維的神經網絡作為傳遞媒介,用思想的畫筆為我們展現了數碼記憶爆炸性的視覺體驗,使建築、敘事和身體以動態方式突破限界。

Anadol以多種形式呈現特定場地人工智能數據雕塑、現場視聽表演和沉浸式體驗裝置。這些藝術同時鼓勵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與物理世界互動、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以及機器的創造潛力。

Simon Fisher

Simon Fisher 是亞太區知名當代藝術平台 Ocula 的聯合創始人。Simon擁有超過二十年的藝術市場經驗,主要專注於戰後和當代藝術。他為世界各地的知名收藏家提供諮詢建議,包括亞太區、中東、歐洲和美國。多年來,他在私人銷售談判和收購、委託和估值方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他能為客戶提供具有價值的建議。

創辦 Ocula 之前,Simon 通過其家族於 1870 年成立的畫廊開始其藝術生涯,成為一位專業獨立顧問。

Shivajirao Gaekwar

Shivajirao Gaekwar是蘇富比現代及當代南亞藝術副總監和專家,與印度收藏家有著緊密的聯繫,並為新的藝術買家提供建議。他為蘇富比拍賣會帶來了許多高價值和破紀錄的藝術品,其中一些作品的價格更創下新高。最著名的作品包括Amrita Sher-Gil的 “The Little Girl in Blue”,為藝術家在印度創下了價格紀錄。

在加入蘇富比之前,Shivajirao是Saffronart現代和當代藝術團隊的成員,期間他建立了第一個專注印度設計和印度古典藝術的拍賣會。Shivajirao還曾在若干教育機構的董事會擔任理事,目前他還擔任比利時布魯塞爾Frison Horta基金會的榮譽理事。

付了了

付了了是一位獨立策展人,常駐上海。她的研究和實踐主要關注人與技術如何在社會經濟系統中相互影響,以及公共空間的用途與邊界。

付了了曾在多個藝術機構工作,其中包括出任昊美術館展覽總監及明當代美術館展演部主管,曾於2019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策展人奬中獲提名。她曾為 Thomas Hirschhorn、Ho Tzu Nyen 、厲檳源等藝術家舉辦個展,並策劃了「皮膚之下,機器之間」和「被打斷的飯局」等群展。

Theresa McCullough

Theresa McCullough 是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南亞和東南亞藝術的首席策展人。她在重新規劃博物館擔任重要角色,並為三個新的永久性畫廊策展。近日,Theresa受邀在耶魯大學美術館擔任婆羅洲藝術客座策展學者。

Theresa 的職業生涯始於倫敦 Spink and Son Ltd. ,擔任藝術專家。此後,她在倫敦梅菲爾區開設了自己的畫廊,繼而出任紐約蘇富比的高級專家。自加入亞洲文明博物館後,她策劃的展覽包括《吳哥:探索柬埔寨的聖城》、《亞洲最古老博物館的珍寶: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的佛教藝術》和《探索宇宙:象徵佛教的佛塔》等等。

Shubigi Rao

Shubigi Rao 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新加坡跨學科藝術家,她的作品審視了構建世界的知識體系。Shubigi 還擔任即將開幕的南亞最大規模視覺藝術盛會— 2022 Kochi-Muziris 雙年展的藝術總監。

她目前正在負責的《紙漿:放逐之書簡史》項目已歷經了十年,這個項目關注書籍破壞的歷史,以及對知識的未來有何影響。 2020 年,該項目的第二卷獲得了「新加坡文學獎」(非小說類),而第一卷則於 2018 年成功入圍。Shubigi 的兩本書都獲得了多個獎項的認可,包括 AIGA(紐約)的「2016 年50 部最佳書籍」和D&AD Pencil for design。她還參與了眾多知名的展覽,包括第 10 屆亞太三年展和第 59 屆威尼斯雙年展(Arte)的新加坡國家館。

導師

業界專家們將在為期3個月的「藝術和技術加速器」計劃中作為導師,為6位獲獎藝術家提供指導。

Paul Abraham

Paul Abraham 作為專注印度次大陸歷史文物、藝術和生活傳統的藝術贊助人和收藏家,為藝術界做出了重大貢獻。Paul 是印度第一個數碼博物館 Sarmaya 的創始人,該博物館旨在培育年輕人和愛好者對藝術和歷史的熱忱,使他們都有機會接觸這些知識與文化。為了支持印度藝術和工匠,Paul 與印度藝術家密切合作,鼓勵本土藝術形式的創新,涵蓋的印度傳統包括 Mata-Ni-Pachedi、Tholu Bommalata、Mithila 和 Bengal Patua等。他目前還擔任印度教基金會主席,該基金會是印度教集團下屬的慈善機構。

Paul 還是一位擁有超過 38 年經驗的銀行家,在擔任印度工業銀行首席運營官之前,他曾在荷蘭銀行和 ANZ建利銀行等跨國銀行擔任高級管理人員,並在印度、迪拜、新加坡等多個地區工作過。

Christine Chan Chiu

AARRTT 聯合創始人 Christine Chan Chiu 旨在通過為各類展覽和藝術產品提供一個專業的資訊平台,幫助觀眾們更直觀瞭解亞洲充滿活力的藝術市場,借此鼓勵藝術欣賞、探索和教育工作的開展。

曾任香港畫廊協會總經理的 Christine 幫助畫廊、非營利組織、學術和教育機構之間建立聯繫,使藝術家們能得到更多關注。她還積極在社區空間推廣公共藝術,使藝術更為普及。Christine 曾在紐約和香港的拍賣行工作,她於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Clara Che Wei Peh

Clara Che Wei Peh 是一位策展人和藝術作家,常駐新加坡。她的實踐著眼於藝術、財富和技術的交集。她是 2023 年迪拜藝術節數碼藝術展的策展人,也是藝術餐廳 Appetite 的藝術主管。她還創辦了數碼原生藝術家團體 NFT Asia 。

Clara 策劃的項目包括:「右鍵單擊 保存」(新加坡2021 年)、 「舞台:梅普爾索普」(新加坡,2022 年)、「私人屏幕」(紐約2022 年)。她曾擔任拉薩爾藝術學院的兼職講師,並為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等院校舉辦客座講座和工作坊。她還為 Hyperallergic、Outland 和 Art and Market 等平台撰稿。

Tammy Gur

Tammy Gur是數碼產品和豐富內容網站的開發專家,也作為講師在英國和海外高等教育學院教授用戶體驗和設計。 最近,她加入了全球最大的線上藝術市場 Artsy ,並領導團隊開發了一個在線藝術品集市,幫助收藏家更有規劃性地增加藝術收藏,並通過技術支持藝術和藝術家的民主化。

Tammy擁有法國國立高等工業設計學院多媒體碩士學位,曾領導 BBC 設計團隊的培訓計劃,並參與了 BBC 數碼新聞、天氣和新興技術產品的設計工作。

Honor Harger

Honor Harger是新加坡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副主席兼金沙娛樂城景點副總裁,同時還是聲音藝術團體 radioqualia的聯合創始人。這個團體最著名的項目為無線電天文學,即以廣播的形式播放太空的聲音。她的興趣主要為科學思想的文化影響以及博物館和文化組織如何塑造未來。

Honor 也是藝術與文化未來研究組織的成員,聚焦的研究領域包括可能在未來十年重塑文化行業的新興力量、變革驅動因素和潛在的影響。在加入藝術科學博物館之前,Honor 在英國布萊頓數碼文化、視覺藝術和電影綜合場館Lighthouse 擔任館長。她還是泰特美術館的第一位網絡廣播策展人,並為泰特現代美術館策劃活動和音樂會。

Venus Lau

劉秀儀是常駐上海的策展人和撰稿人,現時為現代傳媒集團藝術戰略總監和《Numéro Art China》雜誌的藝術主編。劉秀儀曾出任K11藝術基金會(K11 Art Foundation ,KAF)的藝術總監,負責KAF藝術項目的策劃和就創新內容提供建議。在此期間,她主持策劃的項目包括德國藝術家 Katharina Grosse 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呢喃的泥土」、KAF在香港舉辦的群展“Emerald City”和“Glow Like That”、上海chi K11美術館的貝蒂·伍德曼(Betty Woodman)的個展 「宇·宙」等。

在加入KAF之前,劉秀儀擔任OCT當代藝術中心的藝術總監,策劃了聚焦土地與藝術的群展「事件的地貌」、 崔潔與李傑的雙人個展「偌大空間」以及西蒙・丹尼(Simon Denny’s)的個展「西蒙・丹尼:真・萬眾創業」。她還曾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擔任策展人,策劃了由黃漢明、寇拉克裡・阿讓諾度才(Korakrit Arunanondchai)和梁慧圭三位藝術家個展組成的「不明時區三部曲」展覽系列。

常見問題

第二屆「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邀請居住在大中華、印度和東南亞區,但擁有當地國籍並非必要,且年齡在21 至 40 歲之間的亞洲藝術家參加。

參賽者需要根據瑞士寶盛提供的主題,選擇其中一項來創作全新的數碼藝術作品概念,並提交參賽。

入圍藝術家必須提交一個全新的數碼藝術作品概念,且需表達瑞士寶盛其中一個特定主題。

藝術作品可以採用以下任何數碼藝術媒體形式、大小、格式、流派或方法,但必須在其創作過程中使用數碼藝術媒體。

數碼藝術可以理解為在創作或者展示過程中,使用了數碼技術的任何藝術作品或藝術實踐,更具體來說,即使用和結合了數碼媒體的運算藝術,包括但不限於:

  • 靜態 2D / 3D 圖像
  • 動畫 2D / 3D 視頻
  • 生成藝術
  •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藝術
  • 互動藝術

評選只限於數碼藝術作品。關於作品概念的資格是否符合評選標準,均由瑞士寶盛全權決定。為免生疑問,數碼攝影和虛擬展覽並不符合提交資格。

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將根據以下標準選出獲獎作品:

  • 與藝術獎特定主題的相關性
  • 藝術的卓越性與創新性
  • 數碼化手法和素材的融合度
  • 科技與藝術的協同性

參賽者需要從以下的主題中選擇一項,用以創作全新的數碼藝術作品概念,並提交參賽。

  • 亞洲崛起:新興亞洲的經濟增長和中產階級不斷壯大
  • 數碼技術異軍突起:數碼化現象正影響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 能源轉型:從化石燃料轉向新能源
  • 養活全世界:到了2050年,需要為全球100 億人口提供可持續的糧食生產
  • 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口老齡化和長壽正在改變全球生活方式
  • 未來城市:全球城市化過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 不平等:廣泛的不平等問題所相關的機遇和挑戰
  • 可持續發展:實現向更公平的未來轉變的戰略,為下一代創造更健康的地球環境

暸解更多有關「新世紀思維」 (Next Generation) 主題理念可按此(僅提供英文版)。

  • 6名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00美元的獎金。獎金將分為兩筆頒發給獲獎者,具體情況請參閱條款與細則。
  • 參加為期 3個月的專業性「藝術和技術加速器」計劃。在知名數碼藝術家們的指導下,獲獎者們將把參賽的藝術概念轉化為藝術作品。在作品創作、推廣和展出中,瑞士寶盛都將為他們提供支持。
  • 獲獎藝術家將有機會在瑞士寶盛的獨家虛擬藝術展覽中,於亞洲向瑞士寶盛客戶、藝術愛好者和藝術家展示獲獎作品。

您可以點擊下載以下文件 瀏覽更多其他常見問題和為參賽藝術家所提供的虛擬項目(僅提供英文版)。

Additional FAQs | PDF, 54 KB

Next Generation Art Prize Terms and Conditions | PDF, 109 KB

參加藝術獎

提交您的參賽作品以獲得瑞士寶盛新一代藝術獎,加入這一激動人心的旅程。

關於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

第二屆「瑞士寶盛新世紀藝術獎」邀請居住在大中華、印度和東南亞區,但擁有當地國籍並非必要,且年齡在21 至 40 歲之間的亞洲藝術家參加。本屆獎項首次為獲選的6位得獎藝術家提供參加為期3個月的「藝術和技術加速器」 計劃的機會。在此期間,他們不僅能把獲獎的藝術概念轉化為藝術作品,還有機會瞭解如何在數碼科技領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成為一名創意藝術企業家。

藝術獎的顧問委員會、評審團和導師由來自相關領域的傑出人士所組成。每一件參賽作品都將由專業評審團進行評選,而來自全球的藝術界和商界的領軍人士會對6名獲獎者進行指導與孵化。這6件獲獎作品將於2023年下半年通過互動虛擬藝術展覽的形式展出。

參賽的藝術家們在創作過程中可獲得寶貴的機會,與藝術和技術領域的專家進行交流並獲得指導。參賽者有機會獲瑞士寶盛的邀請與其他先鋒藝術家、創意從業者、以及支持亞洲藝術發展的企業家們共同出席一場盛大的聚會。在這個朝氣蓬勃的團體中,藝術家們將互相協作與支持,得到更多機會並收穫友誼。

聯繫我們

如果您對於本獎項有任何問題,請通過電郵與我們聯絡
marketing.hongkong@juliusbaer.com(大中華區)

marketing.singapore@juliusbaer.com(東南亞及印度)


相關連結:


相關檔案: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