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表海樓內部布展好創意設計文案大賽
表海樓基本資料
一、歷史概況:
目前見到的青州最早有表海亭建築的記載在唐代。唐韓翊《送張儋水路歸北海》詩:“千里東歸客,孤心憶舊遊。片帆依白水,高枕臥青州。柏寢寒蕪變,梧台宿雨收。知君心興遠,每上海邊樓。”唐時將表海亭稱之為樓。自宋范仲淹、歐陽修、曾岑、蘇軾、黃裳詩稱之為亭。
據史書記載青州的表海樓,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佔青州河山之勝,據雲山之秀,在唐宋時期被譽為九州大地的登高勝地。表海樓前瞻雲門山秀,下瞰南陽河奔流,龍踞虎視,下臨古州,吸引了歷代名流登臨作賦。如宋范仲淹詩:“一帶林巒秀復奇,每來憑檻即舒君。好山深會詩人意,留的夕陽無限好。”
青州的表海亭是為祭祀、紀念姜太公而建,目前所見到的表海亭詩文,最早為唐代韓翊的《送張儋水路歸北海》,宋代最早為王禹偁的《送寇諫議赴青州》,寇諫議即寇准。淳化四年寇准以左諫議大夫出知青州。目前見到的有關表海亭的詩文,唐代的有韓翊,宋代先後有王禹偁、范仲淹、歐陽修、曾布、趙抃、蘇軾等,金代有任詢,元代郝經,明代有馮裕、王士先,清代王煒、李廓等。清乾隆庚戌,張蔭堂重修范公亭三賢祠時,見西門外菜園中覆柏下《表海亭詩》殘碑。時為灌園者度閣飲食具,將其移於歐陽文忠祠。碑缺下截,為五言古四韻詩,為任君謨詩碑。目前見到的《重修表海亭記》為明青州知府李昂碑記:青故有亭,曰表海,在古東陽城內兩陽水之間,蓋取周命太公所謂“世惟太師,以表東海”之義。
二、工程概況:
本工程屬於青州偕園景觀規劃區域內項目,位於青州市衡王府路東鄰(偕園佔地1.5公頃),為宋式建築。建築面積2192平方米。主建築下為承台,高2.70米,承台頂為±0.00,±0.00以下地下室為負一層,底面為-3.90米,可利用高度達3.00米,軸線尺寸25.8米X25.8米,可用面積達60%。±0.00以上室內為三層,第一層標高為8.89米、二層為16.65米、三層為21.04米。頂層沿高25.58米、十字脊頂高為30.82米。脊上銅寶頂的頂端為35.59米。
負一層長度為25.8米,寬為25.8米,可利用高度達3.00米。建築一層長度為22.00米,寬為22.00米,可利用高度5.00米;二層長度為18.00米,寬為14.00米,可利用高度為4.50米;三層長度17.00米,寬為13.00米。可利用高度4.00米;四層長度為10.00米,寬為10.00米,可利用高度為4.50米。每層中間設樓梯兩部及電梯一部,總長度為7.80米,總寬為4.80米。
表海樓屋面為銅瓦、銅脊、銅寶頂、銅正吻、鋁合金斗栱。十字脊上寶頂總高5.10米。底座為須彌座樣式,圭角48公分、下枋18公分、下梟120公分、束腰12公分、上梟192公分、上枋14.4公分。寶頂中段葫蘆最大直徑1.32米、高90公分。寶頂上段分三層,高864公分,頂端葫蘆0.816米,頂端為不鏽鋼管,長為0.84米。
本建築的屋面特別之處在於有“窩角溝”瓦屋面。窩角溝指轉角房的陰角部位。此處的滴子瓦應該為“斜房簷”,勾頭瓦應該為“羊蹄勾頭”,窩角溝部位的底瓦應改做“溝洞”。本建築一層出入大門均為銅皮包木質大門。窗子均為宋式柏羅革木質窗。室內裝修用料亦為柏羅革木材。所有水泥柱子均地仗刷漆,柱角為黃銅色皮雕花柱角。
三、表海樓圖片:
表海樓布展層淨面積及標高說明
一、表海樓地上一層為±0.00,二層地面標高8.96米,三層地面標高16.61米,四層地面標高21.11米,五層地面標高25.54米,地下承台室內高3.90米(地上2.70米,地下1.20米)。
二、表海樓一層布展淨面積358平方米,二層布展淨面積262平方米,三層布展淨面積72平方米,四層布展淨面積70平方米,五層為電梯設備間。地下承台淨面積589.65平方米。建議承台內亦作為展廳布展,此處有消防疏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