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

1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

 總獎金: 280000

最高獎金: 30000

報名時間: 2023-10-15 ~ 2023-10-31

主辦單位: 教育部

主辦單位電話: 02-2939-3091分機69203(邱智輝)

主辦單位Email:urflea@g.nccu.edu.tw

中華民國112年8月25日臺教資(一)字第1122703189號函訂定

壹、競賽目標

衡酌當前數位資訊、人工智慧、大數據及新興科技的飛快發展,世界各國莫不致力於培養相關科技人力,以促進科技升級與經濟發展,提供人們更便利的生活,卻也產生許多數位轉型中的社會隱憂。又近年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貧富差距、經濟成長、社會平權等議題困擾各國,聯合國2015年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從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發展。

本部為呼應施政計畫「前瞻多元的數位科技教育」,一方面著重於體現人文社會的專業,關注當代教育及社會焦點,強調社會關懷、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著重培養跨領域的系統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期望延續「全國大學院校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提供學生實作應用的平臺,引導學生發掘人文、社區、社會議題,以跨領域協作、核心素養的應用為主要途徑,將其創新創意發展成為一份具體可行的實踐提案,爰舉辦「人文社會永續關懷創新應用競賽」(簡稱本競賽),兼具傳承、永續以及平臺共享精神。

此外,本部目前計推動「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素養導向的高教學習創新計畫」及「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等3項人文社會領域科技計畫,宜加強橫向連結資源並擴大競賽效益,聚焦鼓勵大專校院人文社會領域師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發想,並擴大影響向下連結至高級中等學校。

貳、報名與競賽相關資訊

一、參賽資格

(一) 大專組

1. 全國大專校院在學學生均可參賽(含五專四、五年級、二技、二專、三專等專科學校在學學生)。

2. 組隊條件:每隊人數以3-5人為限,需搭配指導老師1-3人。團隊成員的跨領域比例不限,但人文社科學生及理工資科學生至少各1名。

(二) 綜合組

1. 全國大專校院在學學生(含五專四、五年級、二技、二專、三專等專科學校在學學生)暨全國高中職在學學生均可參賽。

2. 組隊條件:每隊人數以4-6人為限,其中需包含至少2名高中職在學學生;各團隊需搭配指導老師2-3人,其中需包含大專校院/高中職老師至少各1名。團隊成員的跨領域比例不限,但各團隊成員中須配置人文社科學生及理工資科學生至少各1名。

二、 競賽主題

以跨領域協作為途徑,應用新式科技工具或數位工具探索環境、社會、經濟、文化等相關的社會關懷問題或永續發展議題,並發想具體可實踐之提案。

三、 活動執行單位與聯絡方式

(一) 主辦單位: 教育部

(二) 承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三) 競賽聯繫窗口:聯絡人:邱智輝

聯絡電話:(02)-2939-3091#69203

E-mail: urflea@g.nccu.edu.tw

四、競賽流程

本競賽的流程及運作機制分為競賽線上說明會與初賽培力工作坊、初賽、入圍培力工作坊、決賽及發表等五個階段,分述如下:

(一) 競賽線上說明會與初賽培力工作坊

1. 於競賽開始乃至於徵件結束前,主辦單位將舉辦2場競賽線上說明會,邀請符合參賽資格的全體師生了解競賽宗旨、目的、流程及評選原則,以推廣及宣傳競賽。

2. 為協助有意參賽者提交符合本競賽期望的參賽作品,主辦單位將於徵件結束前將分區籌辦實體的初賽培力工作坊,邀請設計思考領域的專家學者授課,培養參與者問

題形成的能力,並介紹設計思考中常使用的表單工具,供參賽者在提案過程中使用。

(二) 初賽:繳交提案構想書。參賽團隊在初賽報名階段需繳交提案構想書,具體界定團隊所探索的議題、問題、現象及其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初審採行政審查及書面審查,通過審查者將進入培力階段以取得入圍決賽的資格。

(三) 入圍公告及培力工作坊

1. 入圍公告預計於113年1月。

2. 入圍的參賽團隊需參加專業培力工作坊,培力階段結束後,方取得進入決賽的資格。工作坊依北中南不同區域分別辦理1次實體工作坊,其課程分成三種類型:數位工具及量化分析工具之說明與介紹、解方之初步原型(prototype)的發想及驗證之方法、計畫書撰寫提綱挈領。相關課程實錄將上傳至網路,供參賽團隊線上學習及觀摩。

(四) 決賽

1. 決賽作品預計113年6月20日至6月30日交件。

2. 分為提案計畫及提案影片之書面審,以及報告提案及互動詢答的簡報詢答。

3. 決賽作品之簡報投影片及5分鐘以內的提案影片,均公開於競賽網站,舉辦票選活動,票數最高者將獲頒最佳人氣獎。

(五) 社會關懷及永續發展創新提案發表會:決賽優勝隊伍將參加「社會關懷及永續發展創新提案發表會」分享展示優良競賽成果,加強成功經驗擴散、複製的可能性,並為競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及關注。

五、競賽線上說明會及初賽培力工作坊

(一) 競賽線上說明會:

1. 第一場次:112年9月8日(星期五)。

2. 第二場次:112年9月15日(星期五)。

(二) 初賽培力工作坊

1. 北部場:112年9月17日(星期日)。

2. 中南部場:112年9月24日(星期日)。

3. 工作坊內容:以設計思考的方法界定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及其相關的表單工具。

六、初賽報名與交件

(一) 報名期間:112年10月15日起至10月31日中午12:00止,逾期者恕不受理。

(二) 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申請資料應完備,資料不齊全者,恕不受理。報名資訊及交件請洽競賽網站( https://proj.moe.edu.tw/sihs)。

(三) 報名需繳交資料:

1. 報名表:請詳列團隊成員及其基本資料,並依報名表中所列之電子信箱完成註冊,日後聯繫及取得獎金者之發放將以確實完成之報名名單為依據。

2. 參賽同意書:每位團隊成員須提供參賽同意書,須以電腦繕打完成後印出簽名,並掃描成pdf檔。網路報名時須同時上傳word檔與pdf檔至報名網站。

3. 提案成果使用授權同意書:參賽團隊須簽署提案成果使用授權同意書,以授權主辦單位無償使用其作業或作品,進行刊登、展示及推廣教育。

4. 團隊成員異動具結書(非必須):團隊成員(指導老師及學生)在報名期間均可自行在競賽網站修改報名資訊及調整團隊陣容,報名截止後,競賽網站將關閉修改權限;若有異動,須填寫「團隊成員異動具結書」提出申請,並於報名截止後兩周內聯繫主辦單位,出示相關證明以作為抽換依據。未具結者將取消團隊參賽資格。

(四) 初賽交件

1. 初賽交件期間:112年11月8日起至11月15日止,逾期者取消報名資格。

2. 初賽繳交文件:提案構想書,依據主辦單位提供之格式撰寫提案,格式及撰寫項目詳參見附錄一。

七、決賽入圍名單公布、初賽審查意見提供與入圍培力工作坊

(一) 初賽結果公布日期:113年1月。

(二) 主辦單位將於入圍名單公布的同時,提供初賽審查意見供參賽隊伍參考,入圍團隊需撰寫審查意見回復,依據審查意見調整原提案構想書,並反映於提案企劃書中,此項目將列入決賽審查項目。

(三) 入圍培力工作坊

1. 培力工作坊時程: 112-2學期擇日辦理,其形式比照初賽培力工作坊,分別在北中南各區辦理1場實體工作坊。

2. 培力課程將進行實錄典藏並上傳至網路,供入圍團隊線上學習及觀摩。

3. 培力課程主題

(1) 數位工具、量化分析工具的介紹及說明

(2) 以設計思考的方法發想解方的構想原型(prototype)及驗證,及其相關的表單工具。

(3) 計畫書撰寫提綱挈領

八、決賽交件與決審

(一) 決賽繳交期間:113年6月20日至113年6月30日。

(二) 交件方式:請於交件期間依指定格式,詳附錄二,將文件上傳至指定網站,操作方式請參閱網站說明。

(三) 決審

1. 時程:113年7月1日至7月15日。

2. 含書面審及簡報審,簡報審時間由主辦單位與入圍團隊在決審時程內另訂時間,其形式以線上詢答為原則。

3. 決賽收件結束後,主辦單位將於競賽網站上架各團隊的決賽資料,並舉辦網路投票,得票數最高者將獲頒本競賽的最佳人氣獎,大專組及綜合組各一名。

4. 票選時程:113年7月8日至7月15日。

九、社會關懷及永續發展創新提案發表會

(一) 辦理時程:暫訂113年7月22日至7月31日擇期辦理。

(二) 辦理形式:以實體為主,線上同步播出,擴大參與及交流。

(三) 依書面審、簡報審的分數排名擇優參加「社會關懷及永續發展創新提案發表會」,向所有參賽團隊乃至於全國觀眾展示優良競賽成果,以提高成功經驗擴散、複製的可能性,並為競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及關注。發表會後將直接公布競賽名次、頒發獎項。

參、評選原則

一、評選方式

(一) 初賽資格審查:由主辦單位針對申請資格、繳交資料及作品格式符合規格與否等進行審查。

(二) 提案審查:由主辦單位遴聘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委員進行評分。

二、初賽評選原則

(一) 提案構想創新性占 20%:提案構想具有原創性,可明確表現參賽團隊在形成議題時所做的準備及獨特的洞察力。

(二) 提案構想與競賽主題的關聯性占 10%:參賽團隊的提案構想能夠反映出對社會議題或永續發展的關懷。

(三) 提案構想之適切性及跨域整合能力占 50%:不同學門、學科的專業在提案構想中所佔的比重及搭配是否具其適切性及合理性。各領域團隊成員與協作對象的比例是否均衡。尚為綜合組,跨學制協作整合度合組須占本項的20%。

(四) 預期效益合理性占 20%:提案構想在未來造成的影響合理具體,具有可預期性及實際性

三、決賽評選原則

分為針對提案企劃書及提案影片的書面審,以及提案詢答的簡報審,其評選原則分述如下:

(一) 書面審(50%)─提案企劃書(25%)及提案影片(25%)

1. 提案完整度:以計畫構想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提案,能夠完整表達所處理之議題、議題之解方、具體行動的需求及步驟、各領域專業知識在議題中的應用,以及對人文、社會、永續發展的合理預期等。

2. 審查意見回覆的合理性及明確性:入圍時提供的審查意見回覆能夠提供明確合理的答覆,及提案企劃書中根據審查意見作調整的內容。

3. 跨學制協作的整合度(限綜合組):大專校院/高中職師生在提案過程中的分工具有合理性、完整性,每位團隊成員依年紀、能力及專業性,在提案的過程中均能夠分配到合適的任務及工作。

4. 提案影片與競賽主題的關聯性:提案影片的內容是否明確反映提案內容及其人文精神、社會關懷及永續發展之理念與目的性。

(二) 簡報詢答(50%)─提案簡報投影片(20%)、委員詢答(20%)、整體表現(5%)及輔助資料(5%)

1. 提案簡報投影片之完整性:簡報製作是否具有清晰明確的脈絡及邏輯,能夠完整表達提案的問題形成、團隊分工、發想解方及預期效益。

2. 委員詢答:關於對提案是否切合競賽主旨、提案過程的成長及最終企劃的可行性,委員可指定團隊成員回答。

3. 整體表現:投影片及影片所呈現出的團隊整體意象,包含影片拍攝時的技巧、風格及團隊合作精神。

4. 輔助資料:團隊提交用以說明提案的其他資料之豐富性、合理性及其與提案的關聯性。

肆、團隊指導老師指導及學生團隊獎勵

一、 團隊老師感謝狀及指導費為獎勵大專校院及高中老師指導競賽團隊,於決賽交件後提交領據及指導紀錄(至少兩次以上),每位老師亦可獲得指導費5千元及感謝狀一幀。

二、 學生團隊獎勵

(一) 獎狀證明及提案補助:競賽隊伍可獲部長名義製頒的本部獎狀或入圍證明書;為鼓勵完善提案成果,入圍團隊將於決賽交件後獲頒提案補助每組1萬元

(二) 表現優異獎勵:本次競賽將依審查分數,於大專組及綜合組各取優選三組、佳作三組及最佳人氣獎一組。依入圍團隊作品之品質及審查委員之評分結果,主辦單位得決定各獎項名額之數量,並得從缺。各組獎項之對應獎金臚列如下:

  • 優選:30,000元/組,獲頒獎狀一幀。
  • 佳作:15,000元/組,獲頒獎狀一幀。
  • 最佳人氣獎:5,000元/組,獲頒獎狀一幀。

三、 投票抽獎:為提升參與度與參與學校的關注度,競賽結束後將抽出 40 名參與網路投票者,每人可獲獎金新台幣1,000元整,每人限獲獎1次。

伍、獎金領取

一、 參賽得獎團隊:由團隊填寫「獎金分配同意書」,經團隊全體人員合併簽章「個人領據」後,繳至主辦單位辦理,匯入獲獎學生帳戶。所得獎金之相關稅務,依據本國相關稅法執行。

二、 投票抽獎:由中獎人填寫「個人領據」後,繳至主辦單位辦理,匯入中獎人帳戶。所得獎金之相關稅務,依據本國相關稅法執行。

陸、競賽相關重要時程

二、競賽線上說明會

  • 第一場:112 年 9 月 8 日星期五
  • 第二場:112 年 9 月 15 日星期五

三、初賽培力工作坊

  • 北部場:112 年 9 月 17 日星期日
  • 中南部場:112 年 9 月 24 日星期日

四、初賽報名:112 年 10 月 15 日至 112 年 10 月 31 日

五、初賽交件:112 年 11 月 8 日星期三至 112 年 11 月 15 日星期三

六、初審:112 年 11 月 16 日星期四至 112 年 12 月 15 日星期五

七、入圍名單公布:113 年 1 月

八、入圍培力工作坊:112-2 學期擇期辦理

九、決賽交件:113 年 6 月 20 日星期四至 113 年 6 月 30 日星期日

十、決審(書面審及簡報詢答):113 年 7 月 1 日星期一至 113 年 7 月 15 日星期一

十一、網路票選 113 年 7 月 8 日星期一至 113 年 7 月 15 日星期一

十二、社會關懷與永續發展創新提案發表會:113 年 7 月 22 日至 7 月 31 日擇期辦理

柒、其他注意事項

一、 為確保競賽之公正、公平,所有評審委員均須簽署利益迴避及保密聲明書並遵循規範善盡保密責任。

二、 參賽者應確實遵守學術倫理及法律規範,創作過程或產出如有參考或引用他人作品者,參賽者應註明其來源出處及原作者姓名,或取得著作財產權人之授權。涉及他人智慧財產權者,參賽者應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違反規定者,該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三、 參賽者皆應簽署參賽同意書及個人資料蒐集處理使用同意書,並遵守本簡章之各項規定。

四、 競賽主辦單位將針對優良作品進行推廣及發展,故全體著作權人須授權同意全程參加競賽與展示,並同意主辦單位對作品內容無償使用,進行刊登、展示及推廣教育。

五、 參加競賽或入圍作品如經人檢舉或告發為他人代勞或違反本競賽相關規定,有具體事實者,將撤銷資格與獎勵,並繳回已發出之獎金。

六、 獲獎之競賽作品如涉及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之侵害、糾紛與訴訟,經法院判決屬實者,獲獎資格與獎勵將予追回,全體著作權人並應負相關法律責任,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七、 參賽同意書之內容將作為將來展示看板、參展手冊、證書內容依據,務必仔細填寫。

八、 參賽作品如遇任何爭議,主辦單位保有最終決定權。

九、 主辦單位基於特殊情況或理由,得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競賽。

1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

附錄一、初賽提案構想書格式

一、 此階段的交件項目為提案構想書,評比項目亦聚焦於提案內容。

二、 提案主題:以跨領域協作為途徑,應用新式科技工具或數位工具探索人文、社區、社會相關的社會關懷問題或永續發展議題,並發想具體可實踐之解方。

三、 繳交時間:112年11月8日至112年11月15日四、 作品規格及類型:

(一) 作品/團隊封面:特別設計的logo、作品照片或團隊合照皆可,建議尺寸為 480×350 畫素,圖檔上限為2MB。

(二) 提案構想書(必要項目)

1. 應包含封面、目錄與內文。

2. 內文架構

(1) 議題描述與界定(團隊所觀察到的社會議題/問題,及其為周遭人事物所帶來的影響)

(2) 提案動機(團隊選擇此議題的原因,議題的重要性及其需得到解決的迫切性)

(3) 跨域合作說明(團隊成員所學的專業領域知識是如何應用在所選議題,以及選擇這些特定領域的原因)

(4) 跨學制協作說明(限綜合組)(大專校院/高中職師生在提案構想形成的過程中之分工及任務)

(5) 預期成效(希望藉提案改善議題/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提案將造成的影響)

(6) 附錄(含參考資料或其他相關資訊)

(三) 書面資料繳交格式:直式橫書、字體為標楷體12號字、上下左右邊界各為2公分、內文行距固定行高24pt。以pdf檔形式繳交,主文頁數以3-5頁為上限,附錄以5頁為限,檔案最大不超過10MB。

(四) 檔案命名方式:團隊名稱-作品名稱。

附錄二、決賽作品格式

一、 提案企劃書

(一) 議題描述與界定(團隊所觀察到的社會議題/問題,及其為周遭人事物所帶來的影響)

(二) 提案動機(團隊選擇此議題的原因,議題的重要性及其需得到解決的迫切性)

(三) 具體解方(針對議題所提出的具體解決方式,需具合理性、可執行性及所需資源)

(四) 預期成效(希望藉提案改善議題/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提案將造成的影響)

(五) 跨領域協作紀錄與心得(各領域專業知識在提案中的應用及比重、團隊成員分工協作的情形描述、跨領域協作的心得及感想)

(六) 跨學制協作紀錄與心得(限綜合組)(大專校院/高中職師生在提案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描述、跨學制協作的心得及感想)

(七) 初賽審查意見回覆

(八) 檢討與反思

二、 提案簡報投影片。

三、 提案影片:時長不得超過五分鐘,可依團隊喜好選擇以螢幕錄製簡報、實體提案發表或紀錄片等不同形式呈現。影片解析度需1280*720畫素以上,上傳至Youtube,設定為公開瀏覽,並開放影片嵌入功能;網路交件時須提供影片連結。影片檔命名原則:

「1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_團隊名_作品名稱」。

四、 其他輔助資料(非必要項目):用於影片中輔助說明提案內容的相關資料。鑒於各團隊提案的差異性及多元性,輔助資料可採多元形式呈現,各團隊可自行選擇最具效果的形式繳交輔助資料,無則免繳交。以下列舉輔助資料常見形式為例:

(一) 程式/網頁/互動裝置等數位化作品:請上傳至雲端,資料夾名稱為「1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_團隊名_作品名稱」。

(二) 其他數位化作品者:須於線上投稿時提供雲端連結,並開放下載權限且將檔案保留至競賽結束(決賽結果公布後)。


相關連結:


相關檔案:


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相關競賽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