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
壹、競賽簡介
全世界均面臨從農人口流失與老化,台灣的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產業發達,農業技術與知識亦居於領先地位,透過人類智慧( HI, Human Intelligence )與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技術的相輔相成,做到達人的農藝經驗傳承,也因應國內的農業人口高齡化與勞力不足等待解決的問題。未來跨領域的技術結合,將帶領農業在科技與自動化進行數位轉型與精進升級,翻轉台灣農業,開啟新紀元。
農業達人數位分身技術Digital Twin Solutions for Smart Farming,在數位世界建立虛擬農場,同步紀錄、反應模擬真實環境、農民收成、作物生長狀況,結合人工智慧( AI )最強的邏輯左腦及人類智慧( HI )珍貴的經驗右腦,運用感測器、數據模型,把農民的農藝技術、決策行為建立為知識模型,提高農民「智慧化監控、精準化生產」能力,將作物專家達人的技術以數位化方式傳承。藉由數位分身技術,AI動態學習農民的經驗與知識,進而達到協同運作、大幅提升決策優化的效果。
本競賽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以下簡稱指導單位 )與台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財團法人資訊策進會所執行( 以下簡稱主辦單位 ),目標希望將農業農藝技術傳承下來,透過數位化工具、設施設備數據收集,以共通資訊平台之大數據為基礎,結合各領域數據資料,進行數位分身機制之創新服務技術,在未來協助業者建立自己的產業領域技術門檻,提升台灣農業整體向外擴展的競爭優勢,在國際間建立台灣智慧農業的品牌意象。將藉由競賽舉辦的平台,農業達人將引領莘莘學子了解產業知識,吸引資訊技術人才投入,培育農業產銷供應鏈相關需求人才,加速智慧農業的效益擴散。
貳、競賽題目
現行農業物聯網應用中,多以數據視覺化為主,如何進一步提供決策建議為智慧農業系統重要研究項目。「農業達人數位分身技術」透過對達人行為的觀察與萃取,複製達人管理經驗與行為,提供設施溫室中的管理操控建議。
參與本競賽之隊伍,需建置「達人行為預測模型」,透過對溫室中之物聯網數據,如感測器與作動器,配合智慧農業共通資訊平台之參考數據,如室外氣象站量測數據、中央氣象局數據、作物生長期紀錄等,或疊加運用其他數據資料來進行達人行為預測。
本競賽將提供牛番茄作物領域之溫室記錄數據,其數據記載了作物生長之溫室中詳細的感測數據、外部氣象站量測數據、作物生長期數據,以及達人在管理溫室時所進行的作動器操作管理數據( 如:風扇、天窗、側捲揚的啟閉狀態等 )。參賽隊伍需透過該數據建置牛番茄之模型,以進行環境控制預測。
本競賽數據演算法評分標準說明如下:
模型評估指標為F1-Score,公式定義如下:
- 在Multi-labels的狀況下:
F1-score公式為:
F1-score即β為1時之結果。
參考範例:
y_true = [0,1,2,0,1,2]
y_pred = [0,2,1,0,0,1]
f1_socre = 0.266…
參、參賽資格
一、參賽者身分
( 一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在學學生,以團隊型態參賽。
( 二 )組員國籍不限,但組長需為中華民國國籍。
二、團隊成員
( 一 )採團隊報名,每隊參賽團隊限 3-8 人。團隊須有1人為團隊代表人( 隊長 ),擔任統一聯繫窗口,負責與執行小組聯繫、確認參賽繳交文件、頒獎展出與獎項領取事宜。
( 二 )鼓勵跨域合作,建議有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感測科技( Sensor technology )、農業暨生物資源( Bio-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等,不同專業與領域的團隊合作,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相互激發創意與想像力。
( 三 )掌握農業相關知識是數位分身演算法的關鍵要素,因此跨領域的團員組成,是獲勝的一大關鍵,若想參賽的同學、欠缺某種領域專長的夥伴,都歡迎填寫「尋找跨領域菁英夥伴表單」如附件六,主辦單位會協助幫忙媒合所需之組員。
肆、報名方式
採用線上報名,相關報名文件需至競賽官網下載,報名截止期限為:公告日起至2021年1月15日,其應備文件、繳交方式與評選方式請詳見伍、競賽期程、繳交資料與評選方式。填覆後將電子檔回傳官方上傳區,並將正本紙本於2021.01.16( 六 )郵戳為憑郵寄指導單位收執。
- 競賽官網
- 智慧農業共通資訊平台
- 紙本郵件收執地址:
聯絡窗口:臺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 張小姐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鄭江樓南棟 506室
電話:( 02 )33665386
伍、競賽期程、繳交資料與評選方式
時程 | 競賽階段 | 繳交資料方式 | 說明 |
2020.12.09-
2021.01.15 |
競賽報名 | 【Step1網站報名】競賽報名網站
【Step2郵寄文件】繳交資料: 一、參賽同意書( 附件一 ) 二、團隊資料表( 附件二 ) 三、團隊保密協定( 附件三 ) |
主辦單位檢核申請文件及資料完整性後,將以e-mail通知審查結果與報名編號。
報名方式:以網路報名為主,並將證明文件寄至主辦單位,以2021.01.16( 六 ) 郵戳為憑,逾期未送達者視同報名無效。 |
2021.01.11-
2021.01.31 |
達人講堂 | 【線上座談】
• 邀請產學研單位對於數位分身技術導入農業的成效與未來發展遠景。 • 介紹目前透過共通平台帶動的成果與技術資源分享。 |
|
2021.01.18-
2021.03.19 |
競賽期間 | 【網站資料上傳】
繳交資料: 2021.03.19( 一 ) 23:59前可持續修正並上傳:
網站會持續更新排名進度。 ★請以主辦單位提供之表單為繳交格式上傳。 |
2021.01.18( 一 )競賽網站提供測試訓練集與訓練測試集予參賽團隊進行分析。
★本競賽提供兩種作物與數據做為訓練集( 測試資料集與訓練資料集 )予團隊分析。 |
2021.03.22 | 頒獎資訊通知 | 【電子郵件】繳交資料:
2021.03.22( 一 )前提供出席人員名單、簡報人員與簡報資料,團隊成員需有半數以上成員到場。 |
★頒獎日將公告於競賽官網,並以e-mail通知入選團隊與頒獎日流程資訊。 |
2021.03.24 | 決賽暨頒獎日 | ★本競賽以三項指標總和作為評分指標( % ):( 1 )演算法程式說明文件( 50% )、( 2 )創新服務構想( 40% )、( 3 )簡報與表達能力( 10% ),總和為最高者為獲獎團隊,並依序錄取為獲獎名單。
★決賽當日,評審將以每個獲獎團隊簡報所提出之創新服務構想,作為簡報與表達能力( 10% )之評分。 ★頒獎典禮日期可能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情況異動。 |
※執行單位得依實際情形,有權彈性調整競賽時程,如有更改,將主動通知參賽團隊。
※繳交資料窗口請詳見壹拾貳、聯絡資訊。
陸、頒發獎項
獎項 | 內容 |
金獎_20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 依團隊人數發放 ) 媒合企業實習機會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銀獎_10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 依團隊人數發放 ) 媒合企業實習機會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銅獎_5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 依團隊人數發放 ) 媒合企業實習機會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佳作_1萬 | 取5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 依團隊人數發放 ) 媒合企業實習機會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獲得獎項、實習/工作之參賽者有義務配合競賽相關宣傳活動。
柒、注意事項
一、參賽作品內容須遵守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肖像權、隱私權、個人資料保護等法律規定,不得有涉及抄襲、剽竊、 仿冒或其他侵害他人權益之情事。若經他人檢舉或告發涉及侵權行為且有具體事證者,將喪失參賽資格並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有得獎,需繳回獎牌、獎金。
二、本競賽之著作財產權及各項權利均歸屬指導單位,指導單位有權使用或再製參賽作品,進行各項非營利性質之宣傳推廣。
三、為紀錄相關活動,指導單位與主辦單位拍攝或請競賽團隊提供相關照片及動態影像。參賽團隊成員須同意無償提供為進行結案報告或推廣活動使用、編輯、印刷、展示、宣傳或公開上述個人肖像、姓名及聲音等。參賽者及參賽作品應依比賽規則參與頒獎典禮、公開展示及相關推廣活動,未參與則視同放棄獲獎資格。
四、獲獎之團隊必須配合指導單位與主辦單位,進行相關評選、表揚、輔導、展示及媒體採訪公開報導等工作,並須配合指導單位與主辦單位進行後續效益追蹤。
五、領獎團隊須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繳納稅金;且得獎團隊需依規定填寫,並繳交相關單據( 如領獎單 )方可領獎,若未配合者,則視為放棄獲獎資格。
六、得獎作品經人檢舉或告發為非自行創作或冒用他人作品且有具體事證,得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已領之獎金、獎狀。
捌、資訊公告
-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而需更改相關內容及辦法或有未盡事宜,除依法律相關規定外,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保留修改之權利,得另行補充( 包括活動之任何異動、更新、修改 ),將以本競賽官網公告內容為依據。
- 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保有本計畫內容與活動時程變更及解釋之權利。未盡事宜,依執行單位發布之規定辦理。
玖、權利與義務
- 參賽團隊人員因本競賽欲發表之成果( 包含學術論文等 ),需事前告知指導單位以及數據提供之企業,並向企業取得資料數據使用之同意書,才得以使用;如有衍生發展之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著作權、產品及服務等,提供決賽數據之企業,於參賽年度競賽結束後一年內,享有優先技術轉移及購買權利。第2年起,若企業想再深化數位分身演算法,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共同媒合輔導後續合作。
- 所有參賽隊伍之競賽成果( 模型 )於競賽結束後3年內不得轉移予提供數據之企業相關產業競爭者,違反者將被追回獎金與獎項。
壹拾、其他
- 參賽者如有違反本大賽競賽規則或其他相關法令規定之情形,主辦單位有權取消該參賽者或其所屬參賽隊伍之參賽資格或得獎資格。
- 參賽者同意放棄因本大賽而對主辦單位、協辦單位及其他贊助支援廠商之任何法律追訴權。
- 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本參賽規則之修改。
壹拾壹、得獎獎金及獎品給付稅額說明
參賽團隊內部分工或權益分配( 如獎金領取及分配 ),若有任何爭執疑問,應由團隊應自行處理,與主辦單位無涉。團隊獲獎時,獎金由團隊推派代表人領取。
得獎獎品之金額價值或獎金,需按所得稅法相關法規規定扣繳所得稅( 現行【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獎金或給與按給付全額扣取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 )。得獎人給付原則將按當年相關稅法給付,不得異議。
壹拾貳、競賽聯絡窗口
聯絡窗口:臺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 張小姐
電話:( 02 ) – 33665386
Email:pekichang@ntu.edu.tw
競賽網站: 競賽官網
以上活動辦法智慧農業共通資訊平台執行團隊 保留修正之權利。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贊助單位::Microsoft、國興資訊、玉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連結:
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相關競賽:
- 2022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2022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 網路報名作業(6/1-7/15) 頒發獎項: 第一名:獎盃與獎金20萬/取1名 第二名:獎盃與獎金10萬/取1名 第三名:獎盃與獎金5萬/取1名 特別獎:獎盃與獎金5萬/取2名 入圍獎:獎盃與獎金1萬/取5名 參賽者身分: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在學學生
- 2021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2021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 報名截止期限為:公告日起至2021年1月15日。 參賽者身分 (一)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在學學生,以團隊型態參賽。 (二)組員國籍不限,但組長需為中華民國國籍。 參與本競賽之隊伍,需建置「達人行為預測模型」,透過對溫室中之物聯網數據,如感測器與作動器。
延伸閱讀:
- 2021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活動簡介: 臺灣農業的發展,面臨著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少子化等問題,即也面臨到傳承接班的問題,「智慧農業達人數位分身技術Digital Twin Solutions for Smart Farming」,即在數位世界建立虛擬農場,同步紀錄、反應模擬真實環境、農民收成、作物生長狀況,結合人工智慧(AI)最強的邏輯左腦及人類智慧(HI)珍貴的經驗右腦,運用感測器、數據模型,把農民的農藝技術、決策行為建立為知識模型,提高農民「智慧化監控、精準化生產」能力,將作物專家達人的技術以數位化方式傳承。 本競賽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指導,臺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財團法人資訊策進會所共同舉辦,目標希望將農業農藝技術傳承下來,透過數位化工具、設施設備數據收集,以共通資訊平台之大數據為基礎,結合各領域數據資料,進行數位分身機制之創新服務技術,在未來協助業者建立自己的產業領域技術門檻,提升台灣農業整體向外擴展的競爭優勢,在國際間建立台灣智慧農業的品牌意象。將藉由競賽舉辦的平台,農業達人將引領莘莘學子了解產業知識,吸引資訊技術人才投入,培育農業產銷供應鏈相關需求人才,加速智慧農業的效益擴散。
- 「2021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活動簡介: 臺灣農業的發展,面臨著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少子化等問題,即也面臨到傳承接班的問題,「智慧農業達人數位分身技術Digital Twin Solutions for Smart Farming」,即在數位世界建立虛擬農場,同步紀錄、反應模擬真實環境、農民收成、作物生長狀況,結合人工智慧(AI)最強的邏輯左腦及人類智慧(HI)珍貴的經驗右腦,運用感測器、數據模型,把農民的農藝技術、決策行為建立為知識模型,提高農民「智慧化監控、精準化生產」能力,將作物專家達人的技術以數位化方式傳承。 本競賽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指導,臺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所共同舉辦,目標希望將農業農藝技術傳承下來,透過數位化工具、設施設備數據收集,以共通資訊平台之大數據為基礎
- 總獎金40萬!首屆「2021智慧農業數位分身創新應用競賽」正式開跑嘍!活動簡介: 臺灣農業的發展,面臨著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少子化等問題,即也面臨到傳承接班的問題,「智慧農業達人數位分身技術Digital Twin Solutions for Smart Farming」,即在數位世界建立虛擬農場,同步紀錄、反應模擬真實環境、農民收成、作物生長狀況,結合人工智慧(AI)最強的邏輯左腦及人類智慧(HI)珍貴的經驗右腦,運用感測器、數據模型,把農民的農藝技術、決策行為建立為知識模型,提高農民「智慧化監控、精準化生產」能力,將作物專家達人的技術以數位化方式傳承。 http://www.twin2021.ercb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