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冰雪建築創新設計大賽
競賽背景
冬季奧運會不僅是冰雪運動的盛會,也是冰雪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人類在寒冷環境下智慧的體現,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冰雪建築是人類為抵禦嚴寒氣候侵襲、適應極寒自然環境所建造的特殊寒地建築類型,集中體現了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承載著寒地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冰雪建築也被賦予了全新的功能和使用方式。
如何在當代技術條件背景下,結合冬季奧運會傳播和普及冰雪文化,合理繼承與利用傳統智慧,創新設計與建造形式,推動冰雪技術與藝術可持續創新,既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競賽在2022北京冬奧會舉辦之際,致力於加快學科融合,促進文化交流,深入冰雪建築領域學術合作 ,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薄殼與空間結構協會21工作小組(IASS Working Group21)、北極大學聯盟聯合舉辦。
競賽題目
冰雪智造——迎冬奧冰屋創新設計大賽
競賽目的
本競賽針對北京2022冬季奧運會傳播和普及冰雪文化需求,推動冰雪建築技術與藝術創新,促進冰雪文化與冰雪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希望設計者能夠採用冰雪或復合冰雪材料(可根據設計需求選用其他環保材料,其他材料佔比不超過總建築體積的10%),融入現代工業技術手段,在現有冰雪建築與冰雪文化研究的基礎上,對冰雪建築的材料、結構、形態、建造技術和功能佈局等方面進行創新研究,以達到促進冰雪建造技術發展、服務冬季奧運會需求、傳播特色冰雪文化、增強冰雪活動體驗,同時為冰雪材料與冰雪技術帶來更多可能性的目的。
設計原則
1、尊重寒區冰雪建造歷史2、拓展冰雪建築技術創新
3、適應寒區特殊氣候環境
4、考慮針對冬奧功能創新
5、兼具經濟性和可實施性
基地位置
設計者可在奧運舉辦城市、奧運相關城市中任選場地,但需保證冰雪材料在基地內的可適用性。建造用地尺寸為12m×12m,高度不限。
參賽人員
每隊不超過4名成員,在校學生與青年建築師均可參賽,允許跨高校/機構組隊(聯合單位不超過3個),指導教師1-2名。
設計要求
1、建築功能:緊靠冬奧會主題,傳播冬奧會文化,展示冬奧會相關運動項目,服務冬季奧運會需求,增強遊客冰雪體驗,具體功能不限,如商業、展示、形象宣傳等。
2、建築造型:建築項目的平面尺寸應在12m×12m的范圍內,建築造型要求新穎獨特美觀,體現冰雪建築特色,與冬奧會形象相關。
3、建築結構: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建築與結構協同設計,注重建築形象的理性表達,考慮結構的安全合理性。
4、建築材料:採用冰雪或復合冰雪材料(可根據設計需求選用其他環保材料,其他材料佔比不超過總建築體積的10%)。
5、建造方法:鼓勵對傳統冰雪建築建造方法進行創新,但需保證對基地不產生破壞,且需在提交文件中有所體現。
成果要求
1、作品設計需提供整體構思理念、建築平立剖面圖紙、數字模型、效果圖、結構分析圖紙、施工方案、設計說明;
2、作品建築設計滿足創新性、完整性要求;
3、作品結構設計滿足合理性、可靠性要求。
4、設計成果以A2版面圖紙(2-3張)和模型電子文件形式提交。
參賽要求
1、以個人或組隊的形式報名,每隊不超過4人,報名時需標注團隊隊長,明確1-2名指導教師。
2、每個參賽團隊可提交設計作品數目不限。
3、所有作品需符合競賽主題與建造作品要求。
4、提交作品時請同時提交准確的人員信息、排序、聯系方式、參賽單位(允許不同高校以聯合體方式參賽)。
報名及提交
最終提交成果材料:
1、圖紙:每個參與團隊需提交可以表達設計成果的相關技術圖紙,方便主辦方進行施工可能性的審核(圖紙為A2版面PDF格式)。
2、參賽人員信息:團隊需填寫報名表(閱讀原文獲取),並將每位參賽人員的個人介紹需附在成果圖紙冊的尾頁。
3、設計成果模型電子文件(文件格式不限)
提交方式:
最終設計成果形成壓縮文件,以“方案名+隊長姓名+隊長學校”命名發送至建造節活動組織機構郵箱,Ice_Organization@163.com。
經過評審機構審核後的會擇優選擇參展作品在公眾號中展出。
設計成果提交截止時間為2021年12月20日。
聯系方式
競賽問詢與資訊閱覽競賽微信公眾號——ArchIce
聯系人:郵 箱—— Ice_Organization@163.com
王軒宇——+86 18846751079;
楊爍永——+86 15636176390;
羅 鵬——+86 13936243408。
報名與作品提交
競賽活動組織機構郵箱—— Ice_Organization@163.com
獎項設置
本競賽獎項設置與獎勵辦法如下:
- 一等獎1名(獎金5000元及獲獎證書)
- 二等獎2名(獎金3000元及獲獎證書)
- 三等獎3名(獎金1000元及獲獎證書)
競賽評委
孫澄·評委會主席
國家級人才計劃特聘教授,工學博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澄教授一直致力於寒地地域建築與人居環境、數字化建築設計、公共建築創作和城市防災與建築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餘項,主持和參加完成重要工程設計項目40餘項;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中國建築設計金、銀獎和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一、二等獎17項。
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級建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寒地城鄉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建築學會計算性設計學術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等10餘項重要學術任職。
Arno Pronk
1967年4月25日出生於荷蘭的安娜·雅各布波爾德。建造記錄:
2014 芬蘭尤卡最大跨度薄殼冰結構(30米)
2015 芬蘭尤卡最高薄殼冰結構(21米)
2018 中國哈爾濱最高薄殼冰結構(30.5米)
2019 第一個冰上3D打印網格殼
目前職位:
2006 IASS與結構雜志科學委員會成員(膜結構方向)
2017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冰雪創新研究中心顧問
2017 IASS第21小組——先進製造與材料工作組主席
2019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評委
Satu Miettinen
芬蘭拉普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和服務設計教授。2011-2016 應用藝術與設計學教授
2016年-今 服務性設計教授
2018年-今 芬蘭拉普蘭大學的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目前,Miettinen正在協調建立DESIS網絡下的北極設計實驗室,作為《邊緣行動:作為社會雕塑的藝術》(AMASS)項目(2020-2022,歐盟委員會地平線2020轉型計劃資助)首席研究員(PI)。同時,Miettinen是幾項高水平學術研究項目的首席執行官,在全球主要學術出版渠道廣泛發表論文。
Juhani Lillberg
生於1943年,國際冰雪雕塑協會主席。Lillberg不僅在國際冰雪雕刻比賽中具有長期的評判和組織經驗,而且還曾作為雕塑家參與比賽,如1988年卡爾加裡第一屆奧運會雪雕比賽。卡爾加裡奧運會後,他一直參與冬季奧運會文化項目,擔任奧運會冰雪雕塑比賽的評委和組織者,1985年以來,他主持了100多場國際雪、冰、木、沙雕刻比賽。
Lillberg是芬蘭北極中心的創始人。創辦拉普蘭大學,並在其後三十年內擔任行政總監。此外,2010年,擔任芬蘭Jyv·Skyl大學校友會主席。Juhani Lillberg是一位活躍的作家和研究者,主要研究領域是冬季藝術、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奧運會的社會和文化方面。
Aleksey Marchenko
生於1960年,挪威朗伊爾賓斯瓦爾巴特大學中心物理學教授。2003年-今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客座副教授
2005年-今 北極條件下港口和海洋工程國際會議(POAC)國際委員會成員
2010年-今 挪威極地研究科學院成員
2011-2018 SAMCOT SFI項目WP 1負責人。在《寒冷地區科學與技術雜志》、《流體力學》、《地球物理研究雜志》、《冰川學年鑑》、《航海雜志》上發表論文,並在《生命支持系統百科全書》(EOLSS)上發表文章
2013年-今 中國大連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2013年-今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客座教授
主辦單位: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薄殼與空間結構協會21工作小組(IASS Working Group21)、北極大學聯盟
承辦單位: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備注:
1、往屆概況及作品可通過公眾號歷史文章中查看。
2、主辦方將視疫情發展,擇優選取1-2個作品進行實際建造。
相關附件下載:https://pan.baidu.com/s/16UAJhC-566_H9zbBPl-5_g
提取碼:2021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
- 2021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冰雪建筑创新设计大赛竞赛目的 本竞赛针对北京2022冬季奥运会传播和普及冰雪文化需求,推动冰雪建筑技术与艺术创新,促进冰雪文化与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设计者能够采用冰雪或复合冰雪材料(可根据设计需求选用其他环保材料,其他材料占比不超过总建筑体积的10%),融入现代工业技术手段,在现有冰雪建筑与冰雪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冰雪建筑的材料、结构、形态、建造技术和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以达到促进冰雪建造技术发展、服务冬季奥运会需求、传播特色冰雪文化、增强冰雪活动体验,同时为冰雪材料与冰雪技术带来更多可能性的目的。 设计原则 1、尊重寒区冰雪建造历史 2、拓展冰雪建筑技术创新 3、适应寒区特殊气候环境 4、考虑针对冬奥功能创新 5、兼具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基地位置 设计者可在奥运举办城市、奥运相关城市中任选场地,但需保证冰雪材料在基地内的可适用性。建造用地尺寸为12m×12m,高度不限。
- 2021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冰雪建筑创新设计大赛竞赛背景 冬季奥运会不仅是冰雪运动的盛会,也是冰雪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人类在寒冷环境下智慧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建筑是人类为抵御严寒气候侵袭、适应极寒自然环境所建造的特殊寒地建筑类型,集中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承载着寒地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冰雪建筑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如何在当代技术条件背景下,结合冬季奥运会传播和普及冰雪文化,合理继承与利用传统智慧,创新设计与建造形式,推动冰雪技术与艺术可持续创新,既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附件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6UAJhC-566_H9zbBPl-5_g 提取码: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