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七屆創創AIoT競賽

2023第七屆創創AIoT競賽

 總獎金: 300000

最高獎金: 50000

報名時間: 即日起 ~ 2023-04-10

主辦單位: 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中華民國消費電子學會

主辦單位Email:istumatecompetition@gmail.com

學生生涯
就要來場青春大冒險

結識新隊友、嘗試跨領域合作
在業師訓練下,站上國際舞台
努力,讓自己閃耀
為世界帶來光、帶來能量

2023第七屆創創AIoT競賽

2023第七屆創創AIoT競賽

辦法及獎項

報名方式

  1. 採取網路免費報名,每項作品限報名一組,請點擊 連結報名
  2. 報名後請於2023/4/10(一)中午12點前,依各組格式上傳 聲明書作品企畫書,請點擊 連結繳件
  3. 完成繳件將於1-2個工作日收到競賽小組Mail回覆,若無收到回信請加入LINE群組洽詢。

參賽資格

  1. 大專院校學生(含碩博士),不限科系,需於競賽報名期間擁有在學學籍,不限國內外學校。
  2. 每隊上限7位隊員(含隊長),成員包含2個以上跨領域/科系加分, 想找跨領域隊友歡迎3/9前報名媒合會
  3. 每隊作品建議選用企業資源(硬體模組或元件採購金),決賽有機會得到企業加碼獎金,選用規劃請於初賽 作品企畫書說明如何應用及申請數量,決賽入圍團隊將於晉級名單公告後收到企業資源。

作品形式及評分項目

不限制系統軟硬體平台,需有實際作品可以展示,可就業界所提供平台、模組與元件,針對競賽命題發揮創意,提交作品。

初賽 決賽 國際賽外賽
採書面作品企劃書評分,包含以下評分項共100分,各項目說明將於完成報名後提供,請點擊 連結報名

a. 構想創新性(30%)

b. 場域實踐潛力(30%)

c. 技術實作規劃(30%)

d. 跨領域分工(10%)

採現場口頭報告及實體展示評分,包含以下評分項共110分,詳細評分項目說明將於決賽前提供。

a. 場域實踐(40%)

b. 技術整合(30%)

c. 口頭報告表現(20%)

d. 跨領域分工(10%)

e. 工作坊出席(10%)

兩組別前三名團隊(共6隊),將受邀參加11月APSIPA(Asia Pacific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ssociation)於台灣辦理的國際研討會。

a. 以全英文方式,進行Presentation及Demo,並與國際產學評審交流。

b. 可獲得額外APSIPA獎勵。

競賽獎項

決賽入圍團隊:參賽證明一份,由主辦單位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國際學會頒發,包含參賽學生及指導老師。

決賽獲獎團隊:

  1. 獎狀:由主辦單位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國際學會頒發,包含參賽學生及指導老師。
  2. 獎金:總獎金超過30萬
    • 第一名:NTD 50,000 (每組各1隊,其中包含NTD 6,000 指導老師帶隊獎金)。
    • 第二名:NTD 30,000 (每組各1隊,其中包含NTD 6,000 指導老師帶隊獎金)。
    • 第三名:NTD 20,000 (每組各1隊,其中包含NTD 6,000 指導老師帶隊獎金)。
    • 優選獎:NTD 5,000 (每組各2隊)。
    • 企業獎:使用各家企業資源團隊,有機會獲得企業額外加碼獎金,可重複獲獎,總加碼獎金9萬,使用越多模組,獲獎機會越高!

競賽組別

本屆競賽共分2大組別,每組別由產學專業人員,針對實務情境需求提供五大命題,參賽隊可挑選作品題目方向,或可自訂題參賽。

數位照護組

期待善用健康數據,從個人到醫護體系,打造完善照護網絡,促進健康生活品質、個人化健康管理意識及能力,連結周邊或社區資源。

照顧者照護輔助導入

  1. 除了醫護人員,家屬也是患者的重要陪伴,甚至有些照護流程主要由家屬來協助,希望結合科技,讓照護工作有效被分擔,同時增進照護品質。
  2. 例如現行醫院中有些尿液或糞便的採集檢測,由家人負責,並口頭與醫護人員確認正常值,若能藉由影像辨識技術,輔助家屬對異常情況的判讀,降低因不確定性,帶來與醫護人員間的溝通成本。
  3. 或像是結合步態辨識技術,搭配APP追蹤術後患者的步態變化,特別是術後長者因為身體虛弱,加上髖關節老化萎縮,而增加在家跌倒風險,如果能蒐集鞋底偵測步態改變、走路姿勢因為動作錯誤而施力點改變,就可能更精準掌握患者的復原情況。

衰退數據監測與評估

  1. 隨著穿戴裝置的普及,目前已能夠蒐集許多個人健康數據,包含心跳、血氧、脈搏、體溫等,也可判斷動作變化,例如走路或坐下等,主要作為個人保健參考,非醫療應用,希望善用穿戴式數據能夠便利取得的特性,提升個人對自我健康數據認知。
  2. 未來可能透過建立複合指標,發展數據應用的延伸價值,例如目前能夠透過穿戴裝置,初步了解個人睡眠情況,現行許多的身體數據仍缺少解讀應用,也許透過數據,我們能觀察個人活動指標與慢性疾病間的連結,或是呼吸指標與運動訓練效度的追蹤。

複合式數據模型建立

  1. 人的健康變化會產生多重改變,期待透過科技從多層面數據驗證,發展更精準或人性化的照護服務。
  2. 例如位居慢性疾病死因之首的糖尿病,屬於新陳代謝疾病,目前已有研究觀察患者的心率變化與血糖有關,呼出的空氣也具有不易散去的特質,甚至步態也可能與常人不同,但現行糖尿病的檢測以扎針為主,侵入式對病人造成的不適,未來希望善用數據間相關性,發展非侵入式檢測法。
  3. 或像是透過比對血管聲音變化與X光影像,嘗試幫助血液透析患者更準確掌握血管健康度,降低治療不適發生率;其他如可能觀察肌力與肌肉質量的相對變化趨勢,協助社區提供長者日常跌倒預防的輔助。

建構個人化動態復健系統

  1. 每個人因為體型、年紀、受傷程度等不同,復健需要的訓練量、有效的復健動作難度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常會發生患者需要回到醫院復健,才能夠達到復健成效,在家的訓練可能或是因為動作錯誤,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受傷,或是沒有成效。
  2. 未來希望能夠提供個人化的復健服務,可能蒐集在醫院中的復健資料,讓使用者能夠在家掌握,每一個復健階段正確且適合個人的復健動作,另一方面兼顧復健動機引導,可能透過術前術後個人的進步比較,推升使用者復健意願。

提升輔具使用效能

  1. 輔具不僅是患者也是照顧者的重要夥伴,現行的輔具多以使用者導向進行設計,例如輔助患者進行肌力復健,或是協助長者能夠自行吃飯、行走,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所需行動。
  2. 期待能夠在輔具中結合資訊科技的應用,例如將輪椅與壓瘡偵測結合,因為使用者在輪椅上的同一姿勢維持太久,容易形成壓瘡,透過骨凸處血流量偵測、結合體重數據,幫助使用者減緩壓瘡的發生或改善不適,或是應用握力球與出力監測結合,幫助出力訓練對血管健康增強的效度。

永續科技組

期待將科技導入永續經營的服務模式,提升產業在人力、環境等各項資源的運用效能,助力生活質量的提升、環境永續的貢獻。

發展數據疊加情境管理

  1. 隨著感測裝置的普及應用,生活中能蒐集到的數據變得多元,無論是環境溫濕度、CO2、人數人流、用電量等行為資訊都不再是技術問題,並隨之產生許多儀表板(Dashboard)應用,為場域管理者提供參考,現行有許多儀表板採事件觸發形式,除了減少數據在傳輸蒐集過程,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也促進場域管理規劃,有效佈建空間所需感測設備。
  2. 希望從校園出發,若以教室或實驗室等場域,能夠蒐集哪些數據?產生哪些疊加應用情境?請參考國外推動能源議題做法,結合對使用者行為觀察及動機引導,讓人在追求生活品質的過程,提升能源使用意識,為節能行動買單,做到Quality of Life (QOL)服務提升,讓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不再是二選一的挑戰。

數據動態運算與加值

  1. 現今邊緣運算技術正於各類終端裝置發展應用模式,讓我們的未來更有機會打破網路限制,與環境持續互動,尋求動態的最適方案,例如目前的逃生指示為固定路線,沒有辦法因應火源變化即時更新。
  2. 未來當日常中遍布的感測器具備動態運算能力,就可能因應環境變化去擷取資訊、不斷增強式學習、指引最適逃生路線,幫助人類在不確定環境中,增加災害逃生應變彈性,以及第一線人員救災效能,逐步串聯起更多低延遲和高頻寬通訊的垂直領域應用。

智慧空間永續營運管理

  1. 因應少子化及後疫情時代趨勢,空間如何在人群集中或是無人環境下運作管理成為重要議題,現行已有公司採遠距跟實體辦公混合形式,並透過分區管控,只開放對應人數需求使用的空間,讓辦公樓層、停車場能夠集中運用。
  2. 未來可著重發展剩餘或無人空間的遠端管理機制,例如結合環境管理設備,掌握場域內的安全、對進出人員的辨識管控、突發事件通報、行為軌跡追蹤等,有助於推進降低運營所需的時間、空間成本,或提升空間多元運用彈性。

推進虛實整合互動體驗

  1. 疫情為生活帶來不可逆的交流型態,上課、辦公等日常皆出現線上與線下的並行模式,未來可能成為常態,取代過往純線下交流模式,但線上形式雖然參與便利、減少交通能源消耗,距離感卻會造成人際間的疏離。
  2. 未來如何整合不同設備間操作、跨越距離感,一方面優化參與者體驗,另一方面增進使用者在過程中操作效能,例如結合影像辨識技術於數位教學,提高錄影書寫的辨識清晰度,讓遠距教學成為更好的互動體驗。

區域能源調控轉型

  1. 近年德國、日本的能源調控,正逐步發展由中心統籌配電的模式,走向分散、在地化管控的虛擬電廠機制(Virtual Power Plant, VPP),透過IoT、雲端運算、AI等技術,結合能量管理系統(EMS)控制智能電網的雙向信息傳送,推行彈性與智慧化的用電管理,以進行能源分流調度、尖離峰用電預測。
  2. 希望將校園設為監測場域,減少區域短時間大量電力調度情況,例如同時重啟空調,並發展平滑用電量需求、充電調控機制。

企業資源

硬體模組及感測器

  • 挑戰你的開發實力,
  • 運用市場最IN資源,
  • 動手將構想實踐成作品

元件採購金

  • 沒試過元件界的電商平台?
  • 不體驗不知道的下單服務,
  • 方便又快速

技術及實務培訓

  • 與產學專家近距離交流,
  • 增進對實務的認識,
  • 解鎖你的作品實作盲點

競賽時程

合作單位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支持企業

2023第七屆創創AIoT競賽

2023第七屆創創AIoT競賽

FAQ

需要組隊才能報名競賽嗎? 找不到隊友怎麼辦?

可以自己報名,不過創創鼓勵跨領域合作,所以如果時間來的及,歡迎在3/9之前報名媒合會,3/18一起參加認識新夥伴一起參賽喔!!

作品上傳後可以修改嗎? 如果上傳遇到問題怎麼辦?

作品可以重複上傳,只要截止日前繳交最新版,競賽小組會依照最後上傳的版本為準。

甚麼時候會拿到企業提供的模組或元件呢?

晉級名單公布之後,競賽小組會進行派發,或幫參賽隊在平台上下單採購,預計5月中旬前,各隊可以收到開始做作品。

工作坊會在哪時候? 需要全組出席嗎?

預計會是5-6月期間,競賽小組將個別聯繫各晉級團隊,統計出席時間,出席率為決賽加分項,技術工作坊每隊需要派代表參加,業師實務諮詢採自主報名,需要全隊60%成員出席。

如果想問的問題不在FAQ怎麼辦?

如果還有更多想問的問題,歡迎聯繫粉專或是LINE社群,由競賽小組回覆想了解的問題喔。

注意事項

  1. 參賽者於報名本競賽活動之同時,即同意遵守以下相關規範。
  2. 參賽者作品不得抄襲或侵犯他人之智慧財產權,亦不得違反善良風俗或相關法規,若違反,主協辦單位得取消其參加資格或得獎資格,並對任何破壞活動之行為保留相關法律上權利,得向參賽者請求損害賠償。
  3. 完成報名後,參賽者如因故未能參加,請向主協辦單位提出相關申請與證明,不得由他人頂替或冒名參加。
  4. 參賽者應善盡保護企業模組完整之責任,如有向主協辦單位租用器材等物品,並不得以任何形式出售或再租出。
  5. 主協辦單位因故取消某參賽者之得獎資格後,保留得獎/晉級遞補決定權。
  6. 獎金發放形式依主協辦單位通知為準,若得獎參賽者未於指定時間提供領獎資訊,主協辦單位得有權取消得獎資格。另主協辦單位將不干涉獎金分配,請參賽隊伍內部自行協調。
  7. 為紀錄本競賽活動,主協辦單位所拍攝之相關照片及動態影像,參賽者同意無償提供為進行本活動或推廣本活動使用、編輯、印刷、展示、宣傳或公開上述個人肖像、姓名及聲音等。
  8. 若有未盡事宜,主協辦單位保留刪減、修改之權利,若有任何更動皆以本競賽網站公告為準,將不另行通知。


相關連結:


相關檔案:


創創AIoT競賽相關競賽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