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徽徵集
為深入挖掘、提煉呈現懷化市農科院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面貌,增強幹部職工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內聚合力,外樹形象,推進農科院的文化建設,決定面向 全社會公開開展院徽徵集活動。
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徵集時間和對象
(一)時間:自公告發佈之日起至2022年2月19日。
(二)對象:關心懷化市農科院建設和發展的社會各 界人士。
二、徵集要求
(一)院徽徵集要求
1、體現懷化特色,突出農業科研特點,內涵豐富、寓意深刻。
2、圖案、色彩和文字搭配合理,標誌性強、辨識度高, 易於宣傳和製作,徽標中所用文字請用規範簡體字。
3、圖案設計稿尺寸為A4紙大小,成稿效果圖電腦製作 或手工繪製均可(電腦製作的請同時提交電子稿)。作品需 附有設計理念、標誌圖形、字體、色彩寓意等詳細說明。
三、評選及獎勵
(一)評選。徵集結束後,由我院組織相關專家成立評選小組,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進行評選,初選階 段評選出入圍作品5件,再從入圍作品中評選院徽、並將 結果在相關網站進行公示。
(二)獎勵。對入圍作品進行獎勵,其中獲得完整採用的獎10000元,獲得主要採用的獎8000元,其他入圍的 獎2000元。
四、投稿要求與使用權屬
(一)設計人投稿則視為同意主辦方擁有對設計方案 的整合、修改、宣傳和選用等權力。
(二)所有來稿必須是未正式發表過的原創且不會侵犯其他任何人的知識產品(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 若由此造成糾紛,一切法律責任及給我方造成的損失均由 投稿者本人承擔。
(三)投稿者須提供紙質或電子版設計稿,並提供設計創意、製作方法等有關說明一份。投稿者請註明作者姓名、單位、電話,以便聯繫。
(四)所有設計、方案均不退稿,請自留備份。
(五)懷化市農科院享有對最終選定的院徽的知識產權、所有權、使用權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並對本次活動具有最終解釋權。
五、其他
聯繫地址:湖南省懷化市迎豐中路888號,郵編418000
聯繫人懷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302室 羅超
聯繫電話:0745-2730550(辦公室) 13874511882(聯繫人)
電子信箱: hhsnky@163.com
懷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簡介
懷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56年,位於懷化市迎豐中路888號,為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懷化市唯一一家多學科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機構。
發展目標:
堅持創新引領,以“厚研求是、創新強農”為院訓,緊扣“科研設施先進、科研基地完備、科研保障有力、科研人才濟濟、科研成果豐碩”五大目標,實現科研創新能力、科技儲備能力、科技服務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大提升,建設成全省一流、大湘西領先、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市級農業科學院,出色服務懷化農業現代化。
機構設置:
設辦公室、黨群人事部、計劃財務部、科研管理與技術推廣部等4個管理部室,設水稻所、中藥材研究所、果樹研究所、茶葉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畜牧水產研究所、旱作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農業裝備與食品加工研究所、農業農村經濟研究所等10個研究所。
人才隊伍:截止2021年底,全院有在職人員61人。在職人員中,副高以上職稱11人,中級職稱9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10人,本科27人,另引進柔性人才4名,為全省行業技術專家,有市級科技特派員10人,市糧食生產專家組成員4人,市專家庫10人。
科研條件:
建設有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區域試驗站、湖南省旱糧產業技術體系懷化試驗站、湖南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湘西試驗站等3個國家、省級科研試驗站;有飼料安全與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懷化技術推廣中心、稻穀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懷化技術推廣中心;有雜交水稻種質資源創新、生態農業生物技術、旱糧輕簡栽培技術等3個市級重點實驗室;有順福水稻育種、高新區畜牧和經濟作物研究、下坪旱糧試驗、蘆坪蔬菜試驗、雙溪水稻區域試驗、黃岩水稻抗性鑑定、海南南繁試驗等7個科研基地;院內建有一棟面積800㎡,配備實驗儀器400多台(套)的綜合科研實驗樓。
科研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共獲國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獎80項次,其中國家級獎6項次,省部級獎30項次,1981年,參與研究的“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獲國家技術發明特等獎,1996年自主選育的“湘早秈7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取得國家農作物新品種權6項,通過國家、省審定農作物新品種50多個,其中水稻品種32個,油菜品種10多個,馬鈴薯品種6個;研究、引進、集成創新並示範、推廣農業新技術400多項。據統計,新品種新技術累計推廣面積1.5億多畝,累計產生社會經濟效益210億元。
主要職責:
宣傳國家和地方關於農業科技和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法律法規;開展農業農村經濟研究,為黨委政府制定農業農村政策提供參謀咨詢;承擔國家、省作物品種區域試驗任務,為農作物新品種審定提供技術依據;為全市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全市種業安全、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防災減災等重要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承擔上級下達的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護工作任務;負責全市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相關學科的基礎性、應用性、公益性研究,承擔國家、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任務,承擔國家、省、市農業科研攻關課題及指令性科研任務;承擔全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工作;開展應用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農業生化檢驗分析、本市特異種質資源篩選評價和重要基因發掘工作;承擔水稻、果樹、旱糧、中藥材、茶葉、蔬菜、油料等農作物的育種技術研究;開展本地特色農作物品種培育技術研究,推進分子技術、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作物育種上的應用;承擔農作物栽培、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等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承擔畜禽水產綠色高效養殖技術研究與應用;承擔地方特色畜禽水產品種的改良、繁育、疾病防控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承擔農業機械化、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開展農牧漁及其副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承擔農業技術推廣職能,制訂實施農業技術推廣計劃;開展新品種、新裝備、新農藝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承擔農業技術培訓、指導及技術資料的編發;承擔現代農業管理模式、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等研究,開展農業經濟、農業科技信息收集分析工作;組織開展農業學術交流、技術合作和科研人才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