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校徽、校訓及宣傳語徵件
2020年9月,經市委編辦批覆,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和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整合,組建成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整合後實現強強聯合,打造電子信息、通信技術、軟件技術、媒體藝術、智能控制、網絡工程等6大類專業群,全面培養滿足職業崗位需求的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的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信息技術方面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創建示範引領、大灣區特色、國內一流的信息技術類中職學校。
一個獨具魅力的學校校徽LOGO
一句觸動心靈的學校校訓SLOGAN
能夠充分彰顯學校文化底蘊
為學校發展注入前進的動力
為塑造我校良好的社會形象
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近日,我校面向
社會各界支持我校發展
熱愛設計的朋友
發佈了校徽、校訓及宣傳語
有獎徵集令
徵集令發佈至今
小編已經陸續收到了
許多來自國內科技設計公司、
明星校友等設計大咖的投稿作品
郵箱投稿截圖
這些投稿作品
創意獨特、腦洞大開
小編彷彿見證了
一場設計界的“神仙打架”
為了保證徵集活動的公平公正公開
不影響各位設計大咖的發揮水平
小編就暫時不放作品截圖啦
小編還是非常期待接下來
會有更加多、更加有趣的
作品投稿呢!
校徽、校訓及宣傳語火熱徵集中!
什麼!?你還沒參加呀!
快爆發你的設計小宇宙
加入這場匯聚各路設計大神
獨具匠心、天馬行空的設計大賽
讓我們吃瓜群眾一起見證
設計界神仙打架的巔峰時刻!
究竟萬元大獎會花落誰家?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徵集截止日期:2021年2月6日
現在就請各位
認真閱讀以下參與方式
共同助力學校建設發展
徵集對象
徵集對象分為教師組、學生組與友人組。
教師組: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包括學校在編在職教職工和原兩校離退休教職工。
學生組:學校全體在校學生。
友人組:原兩校歷屆校友、在校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
徵集內容
( 一 )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校徽;
( 二 )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校訓;
( 三 )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宣傳語。
作品徵集要求
校徽徵集要求
校徽是學校校園文化的最重要符號,是體現學校辦學特色、治學理念的精神旗幟,應全面體現學校辦學歷史、辦學傳統和精神底蘊,充分反映全校師生的良好精神風貌,同時體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特色。
校徽設計要求
內涵深遠,時代特徵突出,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特色。
具有較強視覺感染力,設計規範嚴謹、莊重美觀、簡潔大方、色彩鮮明、構思新穎、富有想像力,具有較高的識別度,力避繁複和過度抽象,無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序良俗的相關內容。
校徽圖案中應有學校名稱全稱的中英文字(
中文: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
英文:Gu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tional School )。
校徽設計稿可提交紙質版本或電子版本。紙質版本校徽尺寸為A4紙大小( 校徽實際尺寸不小於150mm*150mm ),電腦製作和手工繪製均可 ( 電腦製作的需同時提交電子稿 )。作品須附有設計理念、標誌圖形、字體、色彩等詳細說明,並簡述其構思及象徵意義( 300字以內 )。
校訓徵集要求
校訓是一所學校辦學歷史與文化的積澱,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
校訓文字要求
樸實簡練
1.文字以樸實、簡練為原則,與學校校園文化的深刻內涵緊密相連,充分體現職業學校特色和教育精神,字數一般為8字或16字為宜。
寓意深遠
2.寓意深遠,符合現代職業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以富含哲理、言簡意賅而又朗朗上口、易於傳誦為標準。作品須註明構思意圖,如有用典須註明出處。
宣傳語徵集要求
語言簡短( 一般以20字以內為宜 ),符合現代職業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倡導向上向善、勵志激勵、崇尚科學、文明禮儀等健康向上且易懂易記的內容,並註明構思意圖。
投稿要求和辦法
投稿者下載並填寫《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校徽、校訓及宣傳語徵集和評選登記表》( 附件一 ),下載方式:掃瞄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行下載,選擇紙質途徑或電子途逕寄送。選擇紙質途逕寄送的請寄送至天河校區或下塘西校區辦公室收(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東莞莊路231號,郵編:510610或廣州市越秀區下塘西路41號,郵編:510091 ),通過電子途逕寄送的請將作品電子稿和填寫好的《評選登記表》發至徵集郵箱gzsxxjszyxx@163.com,稿件須署名“校徽、校訓和宣傳語徵集”字樣。徵集時間自公告發佈日起,至2021年2月6日截止( 以收到稿件時間為準 )。
掃碼下載
附件一: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校徽、校訓及宣傳語徵集和評選登記表
投稿形式不限,可個人投稿,也可以2-3人團隊合作投稿;校徽、校訓、宣傳語投稿可以投其中一項,也可以投多項,個人( 團隊 )允許在每項中投多個設計方案。
其他注意事項:
1.作者應保證應徵作品的原創性和獨創性,為未公開發表的作品。凡作品涉及抄襲、借用等侵權行為,所有法律責任由作者承擔。如果出現創意高度接近的應徵作品,經判定為高度接近作品後以收件時間為準,最先收到的應徵作品為有效作品。
2.作者應按照徵集要求提交應徵作品,不符合徵集要求的應徵作品可視為無效作品。
3.凡應徵作品無論是否採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4.應徵作品一經採用,學校享有其所有權、使用權和修改權。
評選步驟及獎勵辦法
01 學校成立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由學校領導和專業人士組成,下設評審工作小組,由學校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團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相關專業教師組成,負責校徽、校訓和宣傳語的徵集和初步評審工作。各部門應對本次徵集活動進行廣泛宣傳發動,鼓勵教職員工和學生積極參與,踴躍投稿,貢獻智慧。
02 評審工作小組分別從教師組、學生組和友人組中原則上各挑選出校徽設計作品不超過50%作為入選作品,通過微信公眾號平台開展網絡投票,投票持續1至2周,投票結果按30%折算計入總評,交評審委員會審閱。凡入選作品均將獲得紀念品一份。
03 獎項設置:( 暫擬 )
由評審委員會和三名專家對入選作品進行公開、公正、公平的評選,按70%折算計入總評,最終評選出校徽和校訓錄用獎各一個,校徽、校訓入圍獎各三個( 分教師組、學生組、友人組 ),宣傳語錄用獎若干個。
04 評選結果將在學校官網、官微進行公示,對獲得校徽、校訓錄用獎和入圍獎的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並頒發榮譽證書,同時對錄用獎獲得者頒發獎座,錄用作品及作者資料在學校檔案室永久保存;對獲得宣傳語錄用獎的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並頒發榮譽證書。如最終錄用的校徽是屬於幾個方案組合完善的或是學校加以修改產生最終推廣使用的,視實際情況給予原設計者一定的獎勵。
05 校徽一經使用將確定為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的形象標識,其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所有,不再另付稿酬。
其他
1.徵集作品的背景資料詳見附件二或點擊閱讀原文進行下載,其它未盡事宜,由學校辦公室負責解釋。
掃碼下載
附件二:徵集背景資料
2.本次徵集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學校辦公室。
徵集背景資料
原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校徽
一、校徽風格
體現學校的辦學宗旨、理念和主體專業特徵;表現手法藝術而樸素,具有時代氣息和現代美感;接軌國際語彙,表音和寓意融合,圖案簡練鮮明。
二、校徽創意
1.校徽以英文單詞“電子”( ELECTRON )的首寫字母“E”為主體,斜面背景由點狀漸變排列,與“E”相應構成一本書的形象,整體圖案用表音和寓意的方法傳達了“E時代”通信技術教學機構的形象特點,突出電子信息學校的主體專業特徵。
2.字母“E”採用橘紅色,寓意熱情奔放,充滿活力;以騰飛展翅形狀,表示朝氣和發展。它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和永恆的追求。鼓勵全體學生熱誠努力,天天向上,朝氣蓬勃,積極進取。
3.背景採用藍色,顯得穩重成熟,充滿理性;圓點由小到大排列而為書本,富於動態。提示當今信息時代,知識日益更新,科技飛速發展,要求全體學生跟上時代步伐,以科學務實的態度,夯實基礎,積累知識,學用結合,開拓創新。
4.校徽整體圖案突出國際語彙符號,提示時代的特徵,強調學生加強學好現代信息技術的責任感,練好技能,掌握專長,精益求精,為祖國將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原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校訓
“守誠、精技、勵學、篤行”
一、校訓總說:
校訓“守誠、精技、勵學、篤行”,從道德、技能、學業、實踐四個方面向師生提出了明確要求,它涵蓋了“德、能、知、行”等職業技術教育必不可少的各種要素,與我校歷史發展所形成的人文精神相融合,展示了學校的文化底蘊和辦學理念。同時,也體現了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學校的整體價值追求,反映了學校教育的特色和本質。
二、校訓釋義:
“守誠”:“守”是遵守、信守;“誠”指誠實、誠信、忠誠。“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書•誠下》( 周敦顧 )“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自謀不以誠,則是欺自心而自棄其忠;與人不以誠,則是表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遺書》
守誠:指守法遵紀,誠實有信,守時盡責,誠懇待人。遵守國家、政府的法律法規,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忠誠於祖國與人民;有遠大理想和崇高信念;有嚴謹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操守和修養。這是我校對師生職業道德要求的基本原則。
“精技”:“精”指精通、精湛;“技”指技能、技術。《論語•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精技:指業精技強,精益求精。技藝精湛,精通技術,這是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要求,是每一個人就業、創業必備的職業技能條件,是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重要前提,精技,是師生努力的目標。也是我校在專業建設、提高技能方面的一貫追求。
“勵學” :“勵”指勉勵、激勵;“學”,指“學問”“學習和實踐”。《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悅 )乎?”
勵學:指刻苦磨礪,勤於自勉,努力求學,不斷進取。既注重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又注重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靈的淨化,思維的創新。勵學,是對我校師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
“篤行”:“篤” 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行”,涵括“行為”和“作為”的雙重蘊義。前者主要指“行動”、“實踐”等基本義,後者主要指“品行”、“有為”等提升義。“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篤行:指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地踐履所學。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不尚空談,努力實踐,堅忍不拔,執著追求,樂於奉獻。做到“知行合一”、“學行並舉”。這是我校張揚學以致用,師生共同實現人生價值的行為準則。
根據學校校訓,形成了學校校風、教風和學風。
學校校風為嚴格、勤奮、團結、進取;
學校教風為愛生、嚴謹、規範、創新;
學校學風為尊師、守紀、好學、向上。
原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校徽
校徽以簡潔、鮮明表達學校的形象和內涵的原則來設計。
整體以一個化體的“E”突出學校培養信息工程人才的特點,在造型上又像打開的電腦屏幕與各色信息紐帶、打開書本。整個畫面有動態的美感,如振翅欲飛的鳥、又如信息時代形形色色潮流中正在打開的新篇章。蘊含學校是培育明天翱翔於信息科技天地、譜寫引領潮流篇章人才的基地。
校徽以象徵信息技術的藍色調為主,輔以橙色和綠色,在白底上顯得冷暖調和、朝氣蓬勃,綠色有科技帶來綠色環保的明天的希望,橙色象徵著活躍的創造力。
原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校訓
立學修德、技高道遠
立學:宋代大文豪歐陽修云:“立身以立學為先。”“立身”取其立足、安身之義,一個人要成才,要在社會上立足,首先就要通過學習積累。三國諸葛亮又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學習時光,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有專業實訓基地練習,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應該好好珍惜,勤於學習、敏於求知,為將來走上社會立身安身打好基礎。
修德:“修德”首見於《左傳》,“姑務修德,以待時乎!” 明代大學問家葉盛也指出:“蓋要利達,須力學修德,不在風水也。”修德是成功的重要基礎。孔夫子又有云:“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故“修業必先修德”,只有修養德行,所學才不會是無根之本。民國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社會的用人標準是德才兼備,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能修德者,格局才會高遠,方可成大業。立學、修德皆為立身之本,不可偏廢。
技高:中國傳統的哲學是境界哲學,因此科技文化的各個領域沒有天然不可踰越的等級差別,只有水平高低之分。傳統文化不乏對個人“由技入道”的闡釋,《莊子》裡舉了不少技進乎道的例子:庖丁解牛,傴僂承蜩,大匠運斤……又有魯班的傳說、賣油翁的典故等,這些故事都闡明了從任何一個具體的技藝入手,不斷修習,最終都能通達更高的境界。“技高”是通往“道遠”的道路,這也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匠人精神”。
道遠:從大的歷史進程講,現代的工業革命,是從技術革命開始的,技術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進而影響了現代文明思想的形成。所以掌握技術,推動技術的創新發展,每一個技術人員其實參與改變歷史的重要使命。在信息技術一日千里的時代,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使技能成為自己不可替代的資本和核心競爭力,是每一個技術職業學子的重要素質。從這個角度講,只有“技高”道路才能走得更遠。
原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辦學理念
育人為先、技能為本、質量立校
育人為先:培育人才,是自古以來興庠辦學的宗旨和目標,學校以培育品學兼優的學生為先。
技能為本:學生以有紮實的展業技能方可在社會上立足,只有立足技能這一根本,並在此基礎上追求創新、追求卓越,才能獲得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機會。
質量立校:質量是學校生存的根本。“質量立校”的班辦學觀念提出,既是學校現實生存的需求,更是教育理想的追求,它解決了學校發展根本立足點的問題。“質量立校”這一觀念,也是對“育人為本”的進一步補充和闡釋,二者相輔相成,構成學校辦學理念的全部要求和內涵。這一辦學理念,是科學的、高瞻遠矚的教育思想的外化和體現,只有牢牢把握教學質量,才能保證學校的長遠發展。
原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教風
以德立教、以學立人、以技立業
教風:緊扣校訓而立,學校老師言表身范,在品德上引領學生、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在學習道路上,積極引導學生,以培養學生成才,在技術訓練上,精益求精,以培養學生出色的技能,幫助學生鋪好職業道路的基礎。
原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學風
明德學、樹匠心、修技能、崇致用
學風:緊扣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校訓,學生在校期間,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良好的道德感和學習鑽研專業知識的習慣,樹立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對本專業的熱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助於將來走上職業道路,形成高尚職業操守和持之以恆、專精工藝的工匠精神。讓學生苦練技術,並重視學習致用,改造創新,今後在本行業才能成脫穎而出,並且在實際工作中有所創新發展。
聯繫我們
下塘西校區地址:廣州市越秀區下塘西路41號
郵政編碼:510091
辦公電話:020-83597646
值班電話:020-83572082
天河校區地址:廣州市天河區東莞莊路231號
郵政編碼:510610
辦公電話:020-87223710
值班電話:020-87044871
同和校區地址:廣州市白雲區沙太北路965號
郵政編碼:510516
辦公電話:020-36138373
值班電話:020-36054108
黃石校區地址: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2099號
郵編:510425
辦公電話:020-86298310
值班電話:1371056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