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三屆環境地圖創作徵選

111年第三屆環境地圖創作徵選

 總獎金: 200000

最高獎金: 35000

報名時間: 2022-06-20 ~ 2022-12-02

主辦單位: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教育部

主辦單位電話: 02-2653-9292分機306(彭小姐)

環境教育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資料節錄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

環境教育具備從環境覺知、環境知識、價值態度、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的五項教育目標。從環境議題的覺知到環境行動的產生,讓環境教育成為教育創新的實踐者:除了知識學習,還重視社會參與及行動實踐。為達成上述五項目標,環境教育的知識內涵必須包括五個學習主題:環境倫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災害防救及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環境倫理強調自然體驗與生命關懷,永續發展是環境現況的省思與未來發展的規劃,氣候變遷在回應人類面臨的環境挑戰,災害防救用於減緩與降低環境問題的衝擊,而能源資源的永續利用則是人類與環境互動發展的基礎理論─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與生態系。

環境倫理 環境倫理的內涵包括對人的關懷(社會正義、世代正義…)、對生命的關懷(動物福利…)及對環境的關懷(環境體驗、生態保育…)。從體驗周遭的自然環境和生命關懷開始,擴展到生態保育及環境守護。國小教育階段以覺知生態平衡、生命關懷、與人與環境相互關係為主。
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的內涵是人類對工業、經濟及科技發展的反思與未來發展的規劃;其核心的概念是世代正義與社會正義,而主要內涵是生態環境、社會文化及經濟發展的平衡考量。國小教育階段以覺知人類的經濟發展、生活型態及物質消耗對環境的影響為主。
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的內涵包括全球溫暖化及其誘發的氣候型態轉變,以及對人類的衝擊與影響。從日常生活中氣候變遷的覺知,瞭解氣候變遷的成因及影響,進而在生活中實踐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國小教育階段以覺知氣候變遷的生活影響為主。
災害防救 災害防救的內涵是災害成因、趨勢、相關的衝擊、影響及如何減災與避災,相對之下是比較新興的議題,尤其是經歷幾次重大地震、南亞海嘯、美國卡翠納颶風、日本福島核災及我國的 921 地震、莫拉克風災等,災害防救已是國際重要關切的議題。

國小教育階段以覺知災害的影響及培養災害警覺心為主。


相關檔案:


環境地圖創作徵選相關競賽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