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追求卓越.劍指海洋」第二屆中國海洋工程設計大賽
一、大賽簡介
1.1 名稱及標誌
中文名稱:中國海洋工程設計大賽
英文名稱:China Ocean Engineering Design Competition
英文縮寫:COEDC 大賽標誌:
大賽主題:追求卓越 劍指海洋
大賽口號:奔湧後浪 電燃夢想
1.2 大賽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中國石油學會海洋石油分會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
中國航海學會
支援單位: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大學( 華東 )
西南石油大學
長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天津大學
浙江大學
中山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集美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浙江海洋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重慶科技學院
江蘇科技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CNOOC-CUP 海洋能源工程技術聯合研究院
承辦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
東北石油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1.3 大賽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石油作為世界各國重要戰略物資,在國家能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海洋石油資源以其豐富的儲量得到各國廣泛關注。當前,我國海洋石油工業仍然面臨著發展瓶頸,高投入、高科技、高風險的行業特點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水準、總體規劃程度、創造性見解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海洋工程設計大賽組委會緊密結合行業高校優勢和特色,發起中國海洋工程設計大賽( 以下簡稱“大賽” )。大賽旨在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海洋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大賽推進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工作的深入發展,達到“學、賽、研”三者的相互促進,從而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水準,適應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需要培養科技創新型、工程實踐型的卓越海洋石油工程師人才。大賽賽題將緊密圍繞海洋工程的浮體、鑽井、水下生產系統、管線等模組,切實提高參賽選手解決現場實際生產問題的水準。
1.4 賽題背景
海洋可再生能源具有綠色清潔、可持續利用、開發潛力大等優勢,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技術,可滿足或補充海島開發、海上設備運行、沿海地區用電等需求,如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以波浪的能量為動力生產電能的方式稱為波浪能發電,對於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經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第二屆大賽以“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為主題,主要針對海洋波浪能、風能、潮汐能等發電裝置進行創新設計。
二、比賽設置
2.1 參賽物件
全日制普通高校( 含民辦,不含在職生 )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
團隊總分考慮團隊學歷係數,作品總分=原始得分×團隊學歷係數團隊最高學歷為博士研究生時,團隊學歷係數取 1.0;團隊最高學歷為碩士研究生時,團隊學歷係數取 1.02;團隊最高學歷為本科時,團隊學歷係數取 1.05;團隊最高學歷為專科時,團隊學歷係數取 1.10。
2.2 組別設置
大賽設置有設計製作組與知識競賽組,本次大賽的設計製作組為海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設計與製作。兩個比賽組別相互獨立,各參賽單位視情況選擇參加。
2.3 設計製作組
2.3.1 比賽形式
參賽選手以”實物模型+設計說明書+視頻答辯”的形式參賽。初賽階段各參賽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展開,決賽階段實物模型用模型測評視頻替代。
2.3.2 比賽安排
本類比賽分為初賽和總決賽兩個階段。初賽在各參賽單位進行,總決賽由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組織,以線上形式進行。
初賽階段結束後,大賽組委會將根據各參賽單位的成功參賽隊伍數量,分配各參賽單位的總決賽名額,並由各參賽單位按參賽隊伍成績排序推薦入圍總決賽隊伍。
入圍總決賽的隊伍需進行線上答辯,決賽階段以 PPT 答辯為主,
以模型測評視頻為輔。線上答辯總時長為 15 分鐘,並將相關比賽材料提交大賽組委會。
2.3.3 比賽要求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形式不限,模型設計基本要求為,裝置的裝機功率不大於 5W,持續發電時間不小於 1 分鐘,裝置的整體尺寸( 長*寬*高 )控制在 1m*1m*1m 範圍內。
環境條件為, 波高範圍 30-50mm,波週期為 5-20Hz,水深 0.3m。
裝置中應包含浮體部分,以確保整個裝置在發電過程中能保持穩性。為了統一裝置性能檢測,各參賽單位應準備裝置發電檢驗設備,包含燈泡、電流錶和電壓表三個基本元件,連接電路圖如下:
2.3.4 比賽流程
( 1 ) 初賽階段,參賽隊伍按照比賽要求在本校開展模型製作,並在本校造波實驗場所開展發電性能測量,同時錄製模型測評視頻。
( 2 ) 決賽階段,評委將審閱參賽隊伍所提交的模型測評視頻和設計說明書,並根據線上答辯情況為各隊伍打分,最終根據計分情況確定總決賽排名。
2.3.5 比賽規則
2.3.5.1 評分規則
設計製作組評分分為實物模型( 30 分 )、設計說明書( 40 分 )和
視頻答辯( 30 分 )三部分,最終得分為三項分數相加,計算參賽作品的總得分。
2.3.5.2 實物模型評分標準( 滿分 30 分 )
各參賽隊伍提交的模型測評視頻必須包含以下內容:造波實驗設
定的環境條件參數;發電裝置的尺寸資訊;裝置穩性及持續發電情況;裝置的裝機功率,以及裝置測得的發電電壓電流示數( 即發電功率測量過程 )。
( 1 ) 裝置的穩定性( 12 分 )
裝置穩定性是指在給定的環境條件下,裝置能夠持續穩定發電的
同時保持穩性,通過燈泡發光判定持續穩定發電,燈泡功率自定。表 1 設計製作組模型製作評分項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1 | 裝置保持穩性 | 0-3 |
2 | 燈泡持續發光 | 0-3 |
3 | 裝置創新點 | 0-4 |
4 | 符合浮體、發電裝置設計原理 | 0-2 |
( 2 ) 發電效率( 18 分 )
發電效率=發電功率/裝機功率,發電功率為穩性測試結束後 1 分鐘內,測得的發電電壓電流乘積的最大值。按照所有作品的發電效率排名進行賦分:
表 2 裝置發電效率評分表
發電效率排名 | 分值/分 |
前 5% | 18 |
5%-10% | 16.5 |
10%-20% | 15 |
20%-30% | 13.5 |
30%-40% | 12 |
40%-50% | 10.5 |
50%-60% | 9 |
60%-70% | 7.5 |
後 30% | 6 |
2.3.5.3 設計說明書評分標準( 滿分 40 分 )
設計說明書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選用技術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實施方案與設計圖紙( 含總佈置圖及結構圖 );發電裝置功能原理創新或總體佈局創新等創新點;設計成果的現實及潛在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評分將依照設計說明書內容,以搭載發電裝置的浮體設計、海洋可再生能源的能量捕獲方式以及發電裝置設計作為考察重點。該部分評分要素有四項,每項滿分 10 分:原理有效性( 包含但不限於發電機理、技術思路等原理 );佈局合理性( 包含但不限於結構、穩定等佈局 );
方式新穎性( 包含但不限於構造、環境友好等方式 );整體可行性( 包含但不限於使用壽命、應用前景、經濟效益等 )。
2.3.5.4 視頻答辯評分標準( 滿分 30 分 )
參賽隊伍選取 1 人,根據設計說明書,對發電裝置設計的思路和細節進行彙報展示,並回答評委問題,其他成員可協助作答。評分項
如表 3 所示:
表 3 設計製作組線上答辯評分項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1 | 設計整體內容符合裝置設計原理,符合力學、水動力學、發電性能設計原則 | 0-5 |
2 | 實施方案與設計圖紙呈現直觀 | 0-5 |
3 | 分析計算原理清晰、步驟明確、結果合理 | 0-5 |
4 | 具有創新性,對發電裝置細節有優化或者改進 | 0-5 |
5 | 設計成果的現實及潛在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 0-5 |
6 | 答辯過程中語言流暢,回答問題準確,無明顯專業知識錯誤 | 0-5 |
2.4 知識競賽組
知識競賽題庫主要從海洋文化、海洋開發、海洋石油歷史、海洋
裝備可靠性等方面進行設置,比賽前將發放部分( 80%—90% )題庫,各參賽隊伍可以提前學習。參賽選手需對問題進行搶答,每道試題有兩次搶答機會,即首位答題者回答錯誤後,可再次進行搶答操作。回答錯誤,扣分;回答正確,加分,且針對正確團隊提供獎勵題一道,回答正確得分,回答錯誤不扣分。團隊由 5 名以內在校學生組成,指導教師 1-2 名。
三、作品要求
3.1 設計說明書要求
( 1 ) 設計說明書總頁數需不小於 20 頁,但不得超過 30 頁;
( 2 ) 設計說明書查重需不超過 15%;
( 3 ) 設計說明書如涉及計算和論證,需有詳細的計算過程和充分論證;
( 4 ) 禁止抄襲,不得使用相似的專案報告冒充;
( 5 ) 技術創新禁止使用已有的專利、著作或論文;
( 6 ) 若引用他人成果需說明並指明出處;
( 7 ) 設計說明書中不得包含參賽隊伍所在單位和成員個人的任何資訊;
3.2 作品提交要求
( 1 ) 設計說明書按照工程項目報告方式編寫,計算過程以附錄形式給出,具體請參照《COEDC 設計製作組設計說明書要求》;
( 2 ) 模型測評視頻中應包含模型評分標準所需指標。視頻時長不超過 3 分鐘,檔大小不超過 300M;
( 3 ) 初賽和總決賽的電子版設計說明書、模型測評視頻由參賽單位負責人匯總後發送至官方郵箱;
( 4 ) 答辯 PPT 以團隊編號命名,於答辯前 3 天前發送給大賽組委會;( 5 )參賽隊伍和參賽單位務必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逐級提交作品,逾期提交、跨級提交無效。
3.3 作品所有權說明
參賽作品所有權歸參賽團隊所有。若單人參加,作品的所有權屬於個人;若團隊人數大於 1 人且作品不可分割,則團隊成員共同使用作品;若團隊人數大於 1 人且作品可分割,則團隊成員可自由使用屬於自己部分的作品。大賽組委會可將優秀作品整理出版,參賽團隊如對作品版權有特殊要求請在提交作品時詳細注明。
四、評審安排
4.1 初賽
晉級原則:評審晉級制
晉級數量:按各參賽單位提交初賽作品數量占全國總作品數量之比,確定各參賽單位的晉級隊伍數量。設計製作類比賽的全國總晉級數量均不超過 20 支隊伍。
評審辦法:大賽初審實行各參賽單位負責制,各參賽單位依據大賽組委會提供評審標準完成本賽區的作品初審,各參賽單位針對每個組別綜合評選出晉級作品發送至總賽區進行作品有效性認定。
4.2 總決賽
評審辦法:各參賽單位成功晉級的參賽隊伍參加總決賽,提交模型測評視頻和設計說明書,在總決賽時進行線上答辯。評委依據相關標準進行打分,並按照各參賽隊伍的得分和評議情況進行排序。
五、獎項設置
5.1 團體獎項
大賽對各參賽單位實行積分制,按照獲獎等級進行計分,具體積分規則如表 4 所示,並評選出以下獎項:
團體金獎:1 項,總積分第一名;團體銀獎:1 項,總積分第二名;團體銅獎:1 項,總積分第三名;
優秀組織獎:在大賽宣傳、組織等方面表現突出的高校。
注:若積分相同,則一等獎獲獎隊伍多的高校排名在前,若一等獎數量相同,則按二等
獎數量比較,以此類推。
表 4 各等級獎項積分
獎項等級 | 海洋杯 | 一等獎 | 二等獎 | 三等獎 |
積分 | 50 | 30 | 20 | 10 |
5.2 單項獎項
大賽總共設有一等獎 5 組、二等獎 17 組、三等獎若干及其他類獎項,並從設計製作組一等獎隊伍中產生海洋杯 1 組。所有獲獎情況都將在賽後予以揭曉。
( 1 )設計製作組
海洋杯:1 組,獲獎證書及追加獎金 3000 元;一等獎:4 組,獲獎證書及獎金 3000 元;二等獎:16 組,獲獎證書及獎金 1000 元;
三等獎:不超過有效作品總數的 30%,獲獎證書;鼓勵獎:不超過有效作品總數的 20%,獲獎證書;
( 2 )知識競賽組
一等獎:1 組,獲獎證書及獎金 2000 元;二等獎:1 組,獲獎證書及獎金 1000 元;三等獎:1 組,獲獎證書及獎金 500 元;鼓勵獎:不超過參賽團隊總數的 20%,獲獎證書;
( 3 )其他類獎項
優秀指導教師獎:10 人,獲得全國二等獎以上團隊的指導教師。
先進個人:在大賽組織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優秀志願者:在大賽志願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
六、排程
6.1 方案發佈
時間:2020 年 8 月 31 日
內容:大賽組委會通過總決賽所在高校及各參賽單位官方媒介發佈大賽方案。
6.2 參賽報名
時間:2020 年 9 月 11 日
內容:各參賽單位自行負責初賽報名,參賽隊伍在大賽指定網站下載報名表,報名截止後各參賽單位於 9 月 11 日之前將本參賽單位的報名情況回饋到組委會官方郵箱,組委會審核報名資訊後,公佈成功報名單位、團隊及團隊編號。
6.3 作品提交
時間:2020 年 10 月 13 日
內容:各參賽隊伍將已完成的作品按照參賽作品要求將設計說明說提交到所在參賽單位,並由所在參賽單位負責人按《COEDC 設計製作組設計說明書要求》匯總發送至大賽官方郵箱。大賽組委會將根據提交的參賽作品數量分配各參賽單位參加總決賽名額。
6.4 初賽
時間:2020 年 10 月 19 日至 11 月 2 日
內容:各高校評審專家對提交作品進行審閱評分並排序,將本參賽單位的全部作品評審結果匯總回饋給大賽組委會。
6.5 總決賽作品提交
時間:截止至 2020 年 11 月 18 日
內容:各參賽單位將晉級全國總決賽隊伍的設計說明書和模型測評視頻發送至大賽官方郵箱。大賽組委會對設計說明書進行有效性認定。
6.6 總決賽
時間:2020 年 11 月 21 日至 22 日
內容:全國總決賽由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組織,以線上形式進
行,大賽組委會統一安排。各參賽隊伍需準備答辯材料,如設計說明書( 電子版 )、答辯 PPT 等。
6.7 後期工作
時間:2020 年 11 月至 12 月
內容:活動總結、宣傳報導、作品集編撰、巡迴展示等。
七、大賽組委會聯繫方式
通訊位址: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 18 號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主樓 A 座 604 室郵遞區號:102249
聯 系 人:方百會 付強 馬明雨聯繫電話: 010-89731823
大賽郵箱: coedc_2019@163.com
注:活動方案解釋權及修改權歸大賽組委會,未盡事宜請關注大賽微信公眾號。
中國海洋工程設計大賽組委會
2020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