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之教育新/心展望」學術研討會徵稿

「劃時代之教育新/心展望」學術研討會徵稿

報名時間: 即日起 ~ 2023-03-02

主辦單位: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主辦單位電話: 04-2633-3588(黃淑媛秘書)

主辦單位Email:educationpu2023@gmail.comsyhuang@pu.edu.tw

靜宜大學 111 學年度教育研究所全國學術研討會徵稿計畫

壹、「劃時代之教育新/心展望」學術研討會實施計畫

一、 計畫依據:

本計畫依據中華民國111年8月29日臺教師(四)字第1112603048號函「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學術研討會作業要點」辦理。

二、 緣起與目的:

雙語教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加上疫情衝擊,教育圈捲起新一波的革新浪潮。第一波的素養課程改革,由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為肇始,新課綱自 108 年 8 月 1 日由小學、國中、高中一年級起逐步實施迄今已三年,新課綱已深入教育現場,適性揚才、核心素養、素養導向教學等理念已逐步落實。新課綱核心精神在於期望透過學校教育的改變,協助學習者,除了知識外,更需具備良好的能力及態度,以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因此,面對全球化未來人才的養成,在新課綱的堅實基礎下學校教育仍有精進的空間,例如:探究與實作、創新跨域能力的培養等。再者,19 項議題與 17 項 SDGs 融入課程也為教育現場帶入更多課程發展與教學的刺激與挑戰。

接續著是第二波疫情「停課不停學」所帶來的數位改革,緊急的線上教學與現在過渡期的混成式教學激盪出更多的教育火花,也為教育界孵化創新動能,驅動多元教與學的實踐與反思。改革並未消停在第二波疫情之中,台灣又朝著 2030年雙語政策第三波改革夢想努力邁進,雙語教學的實驗火花遍及台灣各個教育層級,不論是偏鄉、高教都有著熱血教育者朝著新的目標努力學習與反思。

在這樣一波一波的教育改革浪潮下,劃時代的教育展望已悄然開始,不論是現職中小學教師、教育行政人員、師培生以及實習生等,都有必要參與並落實教學創新與實踐,並養成探究與實作的素養,以培養適應未來世界的人才。因此,如何將過去教學與研究的經驗,連結至新課綱之理念與精神,基於自發、互動、共好之夥伴協作與共學,從理論到實務、從教導到學習、從被動到自主、從傳統到科技、從分科到跨科、跨領域融入、探究與實作、雙語教育等,都能在課程研發、教材教法、研究方法、成效評量、學生特質等面向進行探討,亦配合行政、教學資源進行跨領域整合,在在希望共創教育的不同可能性,進而演化、預見具有深度、廣度、厚度的未來教育樣貌。因此,本次研討會以「劃時代之教育心/新展望」為題,透過“心”省思過去,也透過“新”代表對未來的規劃作為。具體以專題演講、主題論壇以及論文發表等提供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交流的平台,我們期能從研討與實務經驗中相互成長、攜手協作,穩健踏實地想像孩子的適性發展以及教育的璀璨未來。

三、 研討領域

教師專業發展:有關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專業成長、培育認證及教師創新教學等相關研究。

四、 預期效益:

(一) 提供本所研究生籌備、規劃、與執行全國性大型學術研究會議的經驗,學習行政庶務能力。

(二) 透過聆聽各場次學術研究發表,本所研究生能對自己論文研究方向有較具體的想法,提供師生學術研究交流的經驗。

(三) 建立本所師生與國內教育相關學者專家及研究生一個學術交流的平台,建構未來教育專業的社會網絡。

(四) 提供現職中小學教師教育相關專業知能研習成長助益。

(五) 提升本校師資生、本所研究生及外校研究生與中小學教師之合作學習與互動式教學等之實務經驗傳承與交流。

(六) 強化跨校師資生之師資職前教育的教學現場之情境教學與重要議題內容之學習與研究。

五、 籌辦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師資培育中心

協辦單位: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六、 研討主題:

(一) 課程、教學與評量創新研究。

(二) 新興教育科技與數位學習研究。

(三) 雙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四) 十二年國教與教師教學行動研究。

(五) 十二年國教「19 項議題融入課程」之實踐。

(六) 其他教育相關議題,例如:學校經營、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等。

七、 時間:

112 年 5 月 6 日(星期六)

八、 地點:

線上辦理(靜宜大學主顧 703 及 706 會議室)

九、 研討方式:

(一) 專題演講與主題論壇邀請雙語教學和素養教學之相關學者、資深在職老師,提供現職教師、師資培育等學者專家第一手資訊與前瞻啟示,專家學者名單,如附件三。

(二) 一般論文發表研討會論文採公開徵稿。稿件主題以本次研討會所擬之目的及討論子題為依準,稿件交由論文審查小組審核,擇優於線上進行口頭報告。

(三) 壁報論文

1.投稿者投稿時可自行決定勾選論文發表類別:「一般論文發表」或「壁報論文」。

2.礙於論文發表場次有限(僅口頭發表 12 篇),未獲得於研討會中以口頭發表之一般論文,本研討會將另擇優並徵得投稿人同意,採「壁報論文」方式(張貼)發表。

十、 徵稿對象:

包括學者專家、各級學校教師、教師會代表、研究生、實習生及本校師生。

十一、 截稿日期:

112 年 3 月 2 日前以郵寄方式提交 500 字中英文摘要及「投稿者基本資料表」(附件一),進行審查(郵寄以郵戳為憑)。經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者於 112 年 3 月 10 日研討會網站公告,並一週內 E-Mail 方式通知投稿者之發表方式(由主辦單位決定)。論文發表人應於 4 月 14 日研討會之前繳交電子論文全文。

附註:郵寄資料含「中英文摘要」及「投稿者基本資料」,上述資料須為【書面並附上電子檔】各一份。

1. 電子檔請傳遞至【顏中平會長】信箱 educationpu2023@gmail.com

2. 書面資料郵寄訊息如下(第十二點)所述。

十二、 投稿注意事項:

(一) 若不符合撰稿之規定稿件,均不予進行審查作業。

(二) 不符合撰稿之規定或審查未通過的稿件,一律不予退回,請自行留存備份。

(三) 投稿人請隨文附上「投稿基本資料表」(書面並附上電子檔)。

(四) 全程參與者將核發研習會「出席證明單」,在職教師研習時數將統一登錄於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

(五) 撰稿格式如附件二。

十三、 來稿請寄:

43301 臺中巿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 200 號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 黃淑媛秘書 收

信封上請註明「劃時代之教育新/心展望」學術研討會投稿稿件字樣。

十四、 研討會報名方式:

(一) 參與對象:邀請研究此議題之學者專家、各級學校教師、教師會代表、研究生、實習生及本校師生約 100 名。

(二) 研討會報名期間:即日起至 112 年 3 月 15 日(若報名額滿則提前結束受理報名)。

(三) 研討會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請至靜宜大學會議暨活動管理系統進行報名 https://activity.pu.edu.tw/actnews/index.php?Sn=11。靜宜大學首頁→ e 校園服務網→教學輔助活動管理系統→研討會活動名稱「劃時代之教育新/心展望」全國學術研討會。

(四) 在職教師參與本活動,會後將於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登錄研習時數。

(五) 本活動無須繳交任何費用。

十五、論文集成冊出版申明:

(一) 研討會結束後,將擇優進行出版,出版前寄發「接受刊登證明」及

「出版同意授權書」,以利文章刊登出版。

(二) 獲出版之文章,致贈出版論文集光碟。

十六、研討會相關資訊:

(一) 研討會網址: https://activity.pu.edu.tw/actnews/index.php?Sn=11

(二) 聯絡人:黃淑媛秘書 電話:04-26333588 傳真號碼:04-26336101

(三) 聯絡信箱:syhuang@pu.edu.tw

(四) 論文電子檔案(「論文全文」、「中英文摘要」及「投稿者基本資料」共三種)請 E-mail 至【顏中平會長】信箱 educationpu2023@gmail.com

十七、研討會議程:

劃時代之教育新/心展望」學術研討會議程

時間:112 年 5 月 6 日(星期六)

地點:線上研討會

時間 活動內容
08:30~09:00 線上報到
09:00~09:10 開幕式主持人:靜宜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暨教育研究所所長 胡憶蓓 教授
09:10~10:20 專題演講雙語教學之師資培育國立成功大學 鄒文莉 教授
10:30~12:00 主題論壇-SDGs 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融入課程與教學實踐

主持人: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 葉譯聯 助理教授

與談人:台中市數學輔導團專任輔導員梧棲國中許校紋老師(暫定)台南麻豆國小武君怡老師(暫定)

亮語文創教育有限公司彭瑜亮創辦人(暫定)

12:10~13:10 午餐時間
13:10~14:40 論文發表 1-1

(一般論文組:3 篇) 主持人:葉譯聯 教授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評論人:待定

論文發表 1-2

(一般論文組:3 篇) 主持人:白惠如 教授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評論人:待定

14:40~15:00 壁報論文觀摩與交流
15:00~16:30 論文發表 2-1

(一般論文組:3 篇) 主持人:何曉琪 教授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評論人:待定

論文發表 2-2

(一般論文組:3 篇) 主持人:陳映孜 教授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評論人:待定

16:40~17:00 閉幕式主持人: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暨教育研究所所長 胡憶蓓 教授

※論文發表每一人()30 分鐘,其中主持人5分鐘,報告者10分鐘,論文評論人10 分鐘,現場 問答5分鐘。


相關連結:


相關檔案: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